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办法与实现路径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9月下   作者:王志宇
[导读] 职业院校是培养国家优质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实现这一使命,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则是有效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北京市通州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王志宇    101100

摘要:职业院校是培养国家优质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实现这一使命,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则是有效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如何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就高等教育领域给出了清晰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法则,各地各校也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在此过程中,建筑管理专业应结合专业课程特色开展教学,完善“大思政”育人、多元化课程思政、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全方位思政教育体系。
关键词:建筑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引言
        全国教育大会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教育的中心环节,且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各个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改革,要求落实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价值观念、高尚品质、人本理念等德育功能,从而开展全程育人课程改革。
        一、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的必要性
        全方位育人的根本要求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环节,是落实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融合统一,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逐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建筑工程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如工程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工程造价人员,这些人员在工程建设中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未来工作中必须具备政治素养、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工匠精神。专业课程需要重视思政教育的开展,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使用专业工具的标准,还要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环境切实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其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更能促进教育和育人的融合,做到专业技能知识和价值引领双赢。
        二、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办法与实现路径
       (一)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创新育人理念
        全国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了“大思政”格局,这一思政育人理念,一体化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仅仅理解为开设一门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课。抓好思政教育,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筹划,要融入高校学生终身学习、全方位受教的过程中来对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扎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搭建“大思政”育人理念首先要从学校层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制定学校层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方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学生党建、理论学习、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和方案,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环境,逐步构建起以学校党委为中心,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各学院等多部门协调统一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学校也可以优化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内外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以“大思政”理念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下属分院系坚持学校“大思政”育人理念同时,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以培养“大国工匠”为己任,把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学院目标。



        (二)立足育人之本,构建建筑专业多元化课程思政体系
        对于建筑专业课程而言,如果要在课程内容方面挖掘思政元素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这类专业内容包含的思政元素非常少。尽管如此,并不能说明建筑专业课程无法实现“课程思政”。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课程思政”其实也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延伸,任何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没有挖掘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将重心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在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现在提倡“课程思政”,其实就是要求教师挖掘课程中的育人元素,不仅要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加强教育。因此,实施“课程思政”,并不会被课程性质局限,不管是人文社科还是工科课程,都可以实现“课程思政”。各学科教师一定要结合各个专业课程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充分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创新。对于建筑专业课程而言,专业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建筑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建筑行业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建筑专业课程中,教师要将建筑设计中艺术修养的培养、建筑大师学习的引领、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等隐性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专业设计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如2020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国速度的背后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讲述建设者攻坚克难、逆行而上的励志故事,勉励学生在面临困难时坚韧不拔、从容不迫,培养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三)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评价体系,纵向衔接课程思政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领着教学各环节的具体实施,要改变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的现象,需要从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个源头着手。要把专业课程隐性育人与显性教学放在同等高度,将专业相关的思想价值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建立更加全面、立体的学生发展指标模型。在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规范、教学设计、评价标准等;健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研究、落实和总结;创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载体,开发课程思政的新平台、新资源。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评价和监督体系。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的管理,及时跟进课程思政建设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合理的课堂思政教学评价制度。将课程思政纳入校领导和教学督导等听课的重要内容,进行持续的、长期的督导,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课程教学中展开全面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还能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思政不能是口号,高职院校必须要落实课程思政,结合专业课程特色开展教学,从而构建科学的全方位思政教育体系。在“课程思政”教研教改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三全育人”的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开展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君君.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思政工作建设探讨[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09):140-141.
[2]王利俊.“思政课”园地里的17年坚守——记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白雪[J].中国建设教育,2018(04):75-77.
[3]欧其武.关于提高建筑工程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研究[J].长江丛刊,2018(17):144+146.
[4]刘国峰,林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思政工作探索性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与山河集团河南分公司校企共建实习党支部为案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06):133.
[5]巴音巴图.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以文化人让“互联网+”助力院校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建设教育,2018(01):26-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