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 鲁玉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9月下   作者:鲁玉
[导读] 在国民经济当中,中国的住房建设产值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住房建筑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迎来了非常多的建筑新技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生产以及居住建筑环境的舒适性以及可靠性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房屋建筑市场一直在快速地发展,但是房屋建筑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进而造成房屋出现非常多的质量问题。

安徽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鲁玉 230009

摘要:在国民经济当中,中国的住房建设产值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住房建筑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迎来了非常多的建筑新技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生产以及居住建筑环境的舒适性以及可靠性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房屋建筑市场一直在快速地发展,但是房屋建筑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进而造成房屋出现非常多的质量问题。因此,如何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措施,使得建筑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已经成为建设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创新方式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层建筑是建筑技术不断突破之后的产物,因此,高层建筑中的科技含量是比较高的。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世界上最高层建筑的前 10 名我国占据了 50%,并且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被不断地开发。城市在不断地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涌入很多人口,尤其是在我国的一线城市,城市的储备土地已经趋近于零,而且随着一个个城市中心的打造,使得城市的发展进入了多元中心时代,这使得在城市中心周围的居住要求变得更高,所以高层建筑就成为城市中心周围建筑的主要选择。高层建筑在进行建造的时候对于质量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因为高层建筑建设的地方往往是人口比较密集,并且是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域,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那么给城市造成的威胁将会更大。
        1.建筑技术对房屋建设的影响
        住房建设属于一项比较复杂的建设工作,住房建设技术在整个住房建设项目当中属于基础内容。基础建设的质量对整个房屋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影响较大。因此,想要使得基础施工的质量得到提升,一定要改善房屋施工的具体质量管理,进一步保障房屋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为企业的发展带去更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现代住房建设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新型建材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创新以及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就当前来讲,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建筑技术等都可以使得房屋建筑水平得到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的建筑业起步相对比较晚,而且新技术的建筑水平仍然处于一种摸索状态,因此,如何保障新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对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强化中国住房建设项目的具体建设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使得中国的建筑业实力得到提升,最终保障我国的房屋建设项目得到有序发展。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2.1混凝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国家现在积极响应节能环保的号召,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也更偏向于使用环保型商品混凝土。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够密实,出现孔洞和蜂窝麻面,使得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坚固度无法达到建筑标准;二是混凝土原材料在运输和进场管理中出现纰漏,极有可能出现受潮的现象,混凝土在使用前就已经出现程度受损程度大小不一的状况,使得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对框架及剪力墙施工技术造成质量问题,需要格外注意。
        2.2模板施工的技术问题
        建设项目当中混凝土的模板材料通常是由于木材加工模板制成的钢模板可以重复地使用并且质量比较优良。近年来,其已逐渐得到了推广以及应用。木制模板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会比较多,通常情况下,为了节省成本,施工单位经常会反复地利用木制模板。经过多次的加工以及使用,木制模板非常容易出现变形、损坏以及起毛的情况。浇筑混凝土之后,组装后的梁、板以及柱不够光滑,容易出现蜂窝、漏浆、开裂以及过度变形等质量问题。



        2.3施工技术人员能力不足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活动实施主体--人的能力高低,也会对项目施工工作展开带来一定的影响。从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实际状况而言,施工人员能力参差不齐,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隐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中,30%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70%为非专业群体。虽然这些非专业群体中,大  部分均有丰富的建筑项目施工经验,但在技术理论分析层面,依旧与本专业人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误差增大。同时,工作人员针对新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水平有限,实际生产工作实践期间,也容易出现人员能力与实践之间不相匹配的状况。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创新方法
        3.1建筑工程准备阶段技术管理控制的要素
       (1)编制建筑工程组织和设计方案的控制要素。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应及时积极地到建筑现场进行勘测、规划,包括建筑设计的各项基本资料、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进度、主体工程、分支工程以及各个关键部位的施工措施,施工场地布置等基本内容,及时与建筑施工总工程师进行商议,确定相关细节内容。同时,也应注意保管好所有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所有使用的文件,包括承包合同、施工设计、工程投标文件以及建筑师设计师到建筑现场实地勘测的相关设计方案等都应进行保密保存。(2)建筑工程图纸审查的控制要素。在建筑施工前,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各承包单位应及时与建筑设计师和总工程师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建筑工程设计图中所有的设计意图,了解施工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尤其是在建筑施工图纸审查时,应重点检查建筑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设计和技术。
        3.2提升基坑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
        在开挖土石方工程之前,现场技术人员一定要认真核实现场,重新检查以及评估施工单位提供的实际勘测报告,检查土方以及勘察报告是否相一致,检查地下管线的具体方向。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设置合适的场地土石方进行开挖、支护以及实施防水排水等施工计划。按照基坑的开挖原理,挖掘时逐层地进行支撑,控制开挖面的大小、裸露时间以及开挖深度等,并且在浇筑基础板前进行铺垫,保障基坑开挖可以实施良好的引流。在实施深基坑施工时,需要在斜坡顶部安装相应的警告标示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并且需要安装基坑监测装置,以进一步监测斜坡顶部的位移以及斜坡的沉降情况。桩基完成之后,需要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完成高程轴的测量,并在施工中对基坑内的地下水采取比较合理以及科学的防水排水措施,以保障基坑的稳定性。
        3.3完善监管体系
        高层建筑的质量是保障住户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而提高质量就需要对整个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管,目前出现的很多质量问题都是因为监管不及时、不到位形成的。建筑的质量与建筑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手段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建筑监理单位和建筑单位往往都会站在同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使得很多建筑中出现的问题被规避。因此,一个有效并且完善的监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而不仅仅是各种规章条例,将建筑的质量问题列入法律当中,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会更加负责,从而提高对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约束力。此外,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可以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并且也有利于各个单位对于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建筑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实现多工种协同操作和多门科技综合运用,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施工现场负责人应结合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施工的不同阶段和关键部位,加强技术控制管理。从而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建筑质量。严格加强技术控制,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健.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J].居舍,2020(25):43-44+34.
[2]赵昌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科学与财富,2019,21( 14) : 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