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 马景超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9月下   作者:马景超
[导读] 现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迅速,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土地综合整治所处的时代背景、内涵与外延的范畴、实践模式等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变革中。

山东省渮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马景超   274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迅速,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土地综合整治所处的时代背景、内涵与外延的范畴、实践模式等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变革中。我国土地综合整治经过 20 多年的实践,逐渐从作为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措施手段,发展为以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生态功能提升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模式。关于土地整治的内涵、意义、模式等相关研究,逐渐从注重耕地数量向多要素综合、多目标统筹的综合整治转变。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赋予土地整治更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要求土地综合整治结合现实问题,在定位、目标、路径、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型探索。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
        引言
        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土地整治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效果。尽管我国目前仍旧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使得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上,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目标,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理念,那么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就要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内容的高度重视,不断深化研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我国生态建设的速度和成效能够有所保障,最终实现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新时期整治转型
        2018年伴随国家机构改革,党中央赋予自然资源部门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新的重要职能,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2019 年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出新的要求。基于这一变革背景,土地综合整治成为自然资源部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平台抓手,对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要在农用地整治、宜耕土地开发、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基础上,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和实施的框架下,聚焦土地综合整治更广阔的外延内涵,探讨全域全要素综合整治目标。
        2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2.1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体系不完善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但是由于我国在土地整治方面的工作开展较晚,没有形成健全的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体系和方案,就导致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了不可控制的一些问题。同时,正是由于我国没有形成一套特有的、完整的和科学的土地整治方案,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去借鉴和模仿,还导致了在整治之后,出现了诸如城市生态环境污染以及农村特有的风貌破坏等各类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我国当前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体系急需完善。
        2.2土地整治工作中新型材料和技术的普及度不高
        土地整治工作是一项工程复杂以及规模较大的项目。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除了要将新材料和新技术引入进来以外,还要将各种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综合技术。在我国传统的土地整治工作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耕地面积进行整治增加,但是在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下,土地整治的重点就不仅仅在于增加耕地面积,而是要全方位地对耕地、水和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整治,同时还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全面的治理。为了有效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那么在整治工作开展中,就要有很多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支持,从而使土地整治的工作成果更有效。
        2.3土地整治工作实践性较弱
        在开展土地整治和修复工作时,坚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和谐发展的治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一些地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整治方案,既没有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也没有坚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只是盲目地将高标准化和设计要求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进行应用,这就会导致土地整治中生态建设成效不高,甚至会出现土地混凝土化的现象。


同时,在土地整治工作期间,除了没有经过系统性地思考以外,还缺乏专业地实践经验,经验地缺乏就会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没有考虑到工作地方方面面,导致森林以及山区等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给土地整治工作带来了不利地影响。因此,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缺乏充分地实践经验,对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3土地整治规划措施
        3.1普及土地整治工作的新型材料和技术
        在我国目前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生态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生态技术的良好发展和推广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推广生态技术的时候,要确保规划分析和整合的科学合理性,要能够对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建设问题的工程措施和技术进行有效的把控,尽量降低土地整治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将先进的生态技术(比如防护林技术)引入到土地整治过程中去,用这些先进的生态技术来保障土地整治的成效,且在技术的层面上加强土地整治中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在土地整治的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和工作人员都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持续学习相关的知识,保证自身的专业性,从而实现生态技术推广和土地整治总体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的深入联系。
        3.2健全规划体系,提高生态建设操作性
        要想确保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建设的顺利实现,就要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相关规划体系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土地整治的专业人员要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目标的要求下,深入探讨土地整治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技术,将生态建设作为土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方向,在各个方面都尽可能地将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增强。同时,土地整治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生态体系网络的重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将城市、农村等结合起来,建立和规划出宏观、全面的生态系统网络,并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严格地落实相关系统,从而使土地整治的规划和设计方案能够更加的科学合理,提高生态建设的操作性。
        3.3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一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特征进行深入了解,严格管控化肥、农药用量等,倡导生产绿色无公害的食物,规避农药、化肥残留物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二是对水资源进行重点保护,倡导水生植物种植,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净化的同时为陆地植物提供无污染、无残留的水资源。
        3.4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对当地土地资源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查,了解其基本特征,制定合理有效的土地资源整治规划,综合农耕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土地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以达到土地的科学利用目标。
        3.3完善土地整治工作的新理论
        除了可以采用新技术来加强土地的整治工作,还可以加强与新理论的结合,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时,可以吸收其他例如生态学、景观科学等来提高土地整治的科学意义。通过综合分析土壤以及土地复垦的模式,可以更加科学地从细节处进行规划,从而让整体的工作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宏观水平上运用新理论多层次多方面控制土地修复工作的空间格局,还可以结合具体地细节处在景观设计中进行微观层次的规划。
        结语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都在持续发展地背景下,土地整治的生态建设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了我国现在重点开展地一项工作。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要想实现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强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生态建设意识,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相关规划体系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方式来加强我国土地整治工作质量,在实践后发现我国土地整治中出现的生态建设问题,再通过完善的生态建设体系进行问题分析并加以解决,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我国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束应成.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20, (6):62.
[2]崔全红.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17-18.
[3]薛强.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环境与发展,2018,30(9):181,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