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动物园服务中心 邓建华 董岳 250000
摘要:对于当前的建筑进行加固改造,就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处理新老结构和部件的连接不稳定问题,这样在具体的实施阶段必然会给结构部件造成比较大的损害。从实际情况来看,只要是进行了加固改造的建筑,就会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隐患。如果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鉴于我国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选择更加有效的加固与节能改造的一体化处理措施,进而促进既有改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既有建筑,抗震加固,节能改造
引言
在我国,城市中存在大量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老旧建筑,对于这部分建筑,有的会伴随旧城改造逐步拆迁,还有的近些年已通过各种办法加固改造。但加固成本普遍较高,与新建结构不同,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加固,必须解决新老结构和构件等的连接问题,在实际施工中总是会对既有结构和构件造成一定的损伤或破坏。而且凡是需要加固的结构,一定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或安全隐患。如果不采取可靠的措施,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结构安全问题。而面对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的艰巨任务,我们提出了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技术的实施方法,为既有建筑的改造提供思路。
1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发展现状
1.1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发展现状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
(1)探索阶段主要是总结出加固原理和具体方法,并且掌握抗震加固的必要性。
(2)我国开始逐步建立抗震加固标准,提出整体性的工作目标。
(3)综合发展阶段很多先进技术、材料和工艺被应用到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中。目前,最为主要的方式就是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而很多既有建筑并未进行抗震加固设计,对此,还需要深入研发,以更好地促进整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1.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节能环保理念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我国对于资源和能源的使用也更加重视,所以很多建筑都具备较强的节能效果,尤其来很多的先进施工技术应用到工程中,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能源的节约,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域不平衡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因为建筑标准实施的时间问题,很多建设时间比较早的建筑项目并没有进行节能设计,所以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建筑能耗都是比较大的。从单位耗能的角度分析,屋顶的能耗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2.5~5.5倍,外墙为4~5倍,外窗为1.5~2.2倍。因此,我国的节能形势非常严峻,再加上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节能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传统的建筑标准也比较落后,导致建筑工程领域的节能改造工程量巨大。
2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提出
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的概念主要是针对我国既有建筑提出的,是结合新的历史时期既有建筑同时面临的抗震和节能双重迫切要求,从设计、施工技术、质量验收和管理等方面,将建筑的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有机结合,使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实现一体化进程。在对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与保温节能改造中,通常会遇到先抗震加固后节能改造和先节能改造后抗震加固两种工况。
若在抗震加固竣工后再进行保温节能改造,势必造成装饰层的二次施工;而在保温节能改造后再进行抗震加固,则已进行过的保温节能改造将被部分或全部破坏,又需做第二次保温节能,并且重复施工。如果将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统一施工,将大大减少工作量,避免分次重复作业,降低对人员的干扰程度。此外,节能保温系统往往也可充当被加固构件的保护层,与分次改造相比降低了综合成本。因此,提出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的概念很有必要。
3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1可行性分析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技术是结合抗震减灾和节能要求的共同需求下诞生的,从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将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相结合,从而实现加固和节能改造的一体化研究。
该技术的实施有着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可行性,主要表现在:1)技术的特点非常适合在我国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的初期阶段。上文中我们分析了我国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的严峻形势,而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技术非常好的迎合了这一需求。技术体系中包含了详细的工程勘探、施工设计、施工图纸和验收,通过详细的检验既有建筑的抗震缺陷,结合建筑的结构、抗震性能等特点,制定标准化的鉴定方法,使得建筑加固和节能改造更加的系统和标准,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改造的效率;2)技术的施工过程简单方便,通过抗震鉴定后确定详细的加固方案,而节能则是详细的研究热能后制定节能门窗和外墙保温技术,从具体的施工来看两个过程均需要清除或部分清除掉房屋的外部基层。两种施工计划和任务完全是可以进行统一规划的,联合改造的优势明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的结合形成了统一化的设计和安排,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的系统,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因为工期安排导致的工序混乱问题,极大的降低了既有建筑的改造工程造价。
3.2工程施工实践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技术在具体的施工中包含了很多的施工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给最终的施工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下面以某工程为例进行分析,以了解该技术的实践应用效果。
(1)工程概况。某小区居民楼投入使用的时间比较长,整体性能比较差,采用一体化方式来进行改造,总建筑面积共约16.8万m2。因为该住宅项目的具体特征比较明显,且小区内部各个楼梯结构都是比较相似的,现以其中一幢楼作为研究分析对象。该建筑总高18.5m,层高3.3m,南北朝向;主体结构是砖混结构,M5混合砂浆是主要的施工材料,砖墙厚度240mm。根据设计方案可以了解到,该建筑的安全等级为Ⅱ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抗震强度和节能鉴定。①当前的建筑地面回填密实度性能较好,不存在任何潮湿或者结构损坏等严重的问题;②检测墙体结果:顶层有轻微的裂缝,裂缝形式为横向裂缝与斜向裂缝,这些裂缝出现的位置在楼梯间与门窗的位置,对于裂缝而言,最大的裂缝宽度为2mm,同时墙体连接位置还存在漏水现象;③从实地测量结果可以发现,顶点侧移矢量呈现出不规律的变化形态,东部最严重,为15.4mm,但是也是在国家标准范围内(≤H/500即29.11mm);④门窗洞口与承重墙体的间距为0.9m,没有达到1.2mm的要求;⑤纵横墙体与楼梯的角部位置上都设置有构造柱,但是楼梯段上下部分的两侧没有设置,不能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
结语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迫在眉睫,而一体化的实施必将有效提高此类工程的改造效率,为国家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一体化以其在设计、施工和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将很快被大家认同,全面应用于我国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中。
参考文献
[1]李珠,张文芳,郝培亮,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的一体化研究[J].建设科技,2008(22):62-65.
[2]单建春.既有建筑抗震加固-节能改造一体化模拟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3(11):57-59+73.
[3]李珠,高峰,贺志军.浅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及增层改造一体化[J].建筑节能,2011(12):71-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