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中工程预算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9月下   作者:杜佩佩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使得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需要提升工程能力。工程预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各种风险,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山东菏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杜佩佩 27403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使得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需要提升工程能力。工程预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各种风险,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程预算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就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工程建设;成本管理;工程预算;作用
        引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内的工程预算和造价管理工作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统的管理办法已经不再适用。再加上近年来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愈发激烈,部分企业通过价格战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不良竞争的出现,保证中标价格合理化,必须加强工程预算管理,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必要性
        1.1提高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整体水平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是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所确定的工程预算,也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时,会以工程预算的编制为基础,对建筑工程的成本进行预估,而后制定相关的工程预算文件,待有关部门审核完成后,会根据工程预算进行投资计划的编制,并作为建筑施工资金配置的基础性文件。相关人员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时,应当结合建筑施工的材料成本、设备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多个要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成本的预估,且确保各项文件资料的完整性与严谨性,确保工程预算编制能够大致满足实际的建筑施工要求,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推进。
        1.2便于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编制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可以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成本进行科学的预估,从而为施工设计图纸的编制提供依据,施工设计单位在进行施工规划时,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预算,以此为根据进行施工图纸的编制,而后根据预算定额预估施工中的各项费用,再结合科学的数据分析准确地预测工程费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资金的审批与配置。
        2.应用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
        2.1工程预算的执行效果不理想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往往只出具施工方案,而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施工单位为了增加工程竣工后的工程结算,往往会人为的提高建设标准,增加一些没必要的成本支出。而建设单位确保对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管,未能对及时对成本预算做出调整,导致施工方未能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操作,进而很容易出现成本超预算的情况发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工程预算的执行效果不理想,未能充分发挥出工程预算的作用。
        2.2对工程造价控制进行科学化修正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在此,对工程预算提出综合整理,因为工程预算是施工企业对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工程造价控制的方向,是有效控制成本的有力保证。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充分计算了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机械费用。制定项目资金使用计划,通过综合评估和预测,为各单位签订合同提供详细资料。通过绘制施工图纸,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预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使施工人员能够根据步骤精准的完成施工建设,对使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安全施工、施工进度进行改善,做到成本的多方位综合控制。
        2.3工程预算死板
        有的工程预算与建筑工程实际不符,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工程预算做出调整,进而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工程预算的制定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同时工程预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受到材料市场价格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作出准确预测,并留有相应的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方面的突发状况。
        2.4预算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预算员的素质对工程预算的最终结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但目前的预算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工程预算缺乏科学性与可靠性,针对各种突发意外情况的应对措施不完善,一旦发生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这不仅会导致工程预算质量降低,而且也会影响成本管理的水平和效果,甚至也会给建筑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3.加强工程核算的措施
        3.1加强对工程建设各项成本费用的控制
        1)人力成本的管理控制。依照工程的施工进度,确定各工种人力、施工队伍的进场计划,可以根据工程需求及计划,组织人力分批进场。工程中应该安排专人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以避免出现人力浪费、窝工等情况。施工人员需完成相关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以此增强工程施工质量。
        2)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所选择的施工方法必须保证其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同时正式施工前应开展试验段施工,待各项施工参数确定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从而节省项目开支,控制项目成本。
        3.2加强施工签证的控制
        任何项目施工过程肯定会涉及设计变更或者施工签证,加强对设计变更以及施工签证的控制,可以明显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施工方法、技术应用、设备的使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设计变更或者经济签证类问题,这类问题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就可能会对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情况造成影响。作为施工现场的签证人员,必须严格、仔细地审核各类签证。另外,设计人员在正式施工前,也要仔细地研究施工图纸,保证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尽可能将现场变更以及经济签证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在进行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变更控制大多在设计阶段进行,对于可能对项目成本造成较大影响的变更,可以利用先结账再变更的方式,全面提高工程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工程造价科学管理
        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需要去收集大量的材料和数组整理,这些材料数据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在细节上容易出错。为确保成本的合理性,成本的管理准确性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做到项目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人为错误的发生,并且可以及时提供成本信息,加强动态管理,有效保证科学的预算评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共享性和实时性,全面对市场进行分析,要做到材料、设施清楚了解,以此为基础,可以合理准确预算材料设备的价格。
        3.4严格控制施工资源的预算
        工程施工的预算包括使用的材料和人员的运用,为保证材料齐全,避免浪费,提高效率,就需要施工人员提高相关的专业水平,以确保施工进度,所以施工前的预算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相关单位应积极开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量、各项资金的使用、定额套项等内容进行严格的分析和审核,确保建筑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各项资金配置合理,专款专用,并根据科学制定预算报表,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造价控制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从而借助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合理控制施工成本,减少各项支出,科学配置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广召.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2019(12):65+83.
[2]高海侠.程志伟.万英睿.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19):34-35.
[3]童文.周继龙.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价值[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4):16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