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防控策略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9月下   作者:杨鑫林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随之增多。但是,建筑工程施工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且在这一期间还会有很多危险的因素。这尤其体现在一些规模较庞大的工程项目中,若其因某些突发因素而发生问题,不仅会给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而且还会延长施工周期,导致工程无法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

山东济南科信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杨鑫林   2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随之增多。但是,建筑工程施工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且在这一期间还会有很多危险的因素。这尤其体现在一些规模较庞大的工程项目中,若其因某些突发因素而发生问题,不仅会给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而且还会延长施工周期,导致工程无法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的有效性,建筑企业必须在施工前的合同签订阶段就做好对应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程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合同;合同法律风险;防控策略
        引言
        分析建筑合同法律风险的特点,探究此类合同风险的成因,才能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防控法律风险的对策。通过有效地防范建筑工程类合同所带来的法律风险,确保合同规范有序地运行,实现对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的维护保障,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1.建筑工程中基本的合同法律风险特性
        首先,动态性:履行建设合同事项、防控法律风险的工作,都属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于其他合同的是,合同的具体内容及细节均应与施工进程有机结合,来准确地变化、更新。所以,在防控合同风险时,为充分减少法律风险引起的损失,就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灵活调整具体的防控措施。其次连续性:在建设合同当中,其实风险一直都有。从最开始制作合同、组织招标活动到履行合同的整个过程,都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存在着。所以,在工程建设前期,便应努力审查好合同当中的各项事宜。众所周知,在工程建设当中,很多时候都是持续不断的,一旦开始就难以中止。在这期间也即会逐步暴露风险因素,并且一直延续至中止合同的时候。最后,经济性:在制定合同时,常常需要捆绑双方相互间的经济利益。所以,改动过的合同,定会直接影响合同双方的利益。在合同当中的不可抗力、人为等方面的因素,往往会带给施工进程的顺利推进不同程度上的干扰,并且引起等级各异的法律风险。为更快捷地实施完工程建设任务,减少风险引起的损失,就应在施工建设当中,努力做好监督、审查工作,在控制施工效率、工程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防止发承包方损失不必要的利益。
        2.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表现
        2.1施工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风险
        现阶段,由于在我国关于建筑工程合同的相关法律仍有很多处于相对空白状态的内容,因此难免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的法律风险。例如,在关于担保合同的相关法律中,并没有就如何签署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应该说明的具体内容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这导致在合同生效前的几个阶段,往往会因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产生法律风险。当前,我国在建筑领域通常都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来合理地规约建筑市场,这一定程度地导致很多相关政策并没有完成全面的配套工作,十分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所以导致社会上很多类似于本案例中拖欠工程款项负面情况的出现。由于建筑的工程质量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故而保证建筑的工程质量,是保证社会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施工合同作的重要性,让其能够为甲乙双方的合作提供基础保障,并避免违背法律法规或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与各方的经济利益。
        2.2合同订立履行不同阶段的法律风险
        建筑工程合同在订立、履行、终止的不同阶段,都可能会出现法律风险。在合同订立阶段,因对合作单位资质的审查审核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出现法律风险;或是因对合同内容的把握不到位,出现了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平公正理念的内容时,可能会出现合同无效带来法律风险。


在合同履行阶段,如果施工单位不能及时发现对方存在的违约行为,或是在发现了对方的违约行为后不能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置措施,可能会导致自身的经济利益受损。如果缺乏对合同履行过程的全面监控,可能会存在合同执行不全面或是合同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导致自身的利益受损。尽管有配套的合同违约机制,但因对方合同履行不到位而导致自身所遭受的损失常常是无法彻底得以弥补的。在合同终止阶段,一般常见的法律风险是企业对合同的保管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合同内容等相关资料被泄露、工程价款结算不及时,因信息泄露可能会导致资料为不法分子利用,导致企业陷入风险和危机之中;因工程价款结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增加企业成本。合同从订立到履行,再到终止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会出现法律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范风险,才能确保整个合同流程顺利展开。
        3.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策略
        3.1完善法律制度
        要想彻底改善现存建筑工程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问题,就必须要建立完善且明确的法律制度将其规范化。这是因为,法律制度的规范可以有效降低矛盾纠纷的发生概率,以保证合同内容已明确签订各方应履行的实际义务,并按照合同处理纠纷,从而更好地维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开展与推进。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要从两方面规范本行业的合同的签订与履行,以全面保证各方主体的利益,尽可能地避免法律纠纷的出现,使项目工程既能顺利展开也能完美结束。
        3.2优化合同管理
        对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市场主体而言,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通过合同管理的有序展开,可以规避可能会出现的合同风险,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管理制度的优化,对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地审查,对合同的条款进行全面的审查,确保合同条款内容清晰、明确,确保合同内容不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不违反公平公正的理念要求等。在合同起草阶段,双方应该积极深入地沟通,就合同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协商,并且体现在合同条款之中,同时双方也要积极地对合同内容进行补充完善,这对于合同最终的形成及完善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合同履行阶段,要对对方合同履行的情况进行实时追踪,避免因对方未履行合同义务而导致己方利益受损。在合同终止阶段,要对合同终止后的善后事宜及时处理,以免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3.3强化外部监管
        要防控建筑合同中的法律风险,不仅要有法律制度作为基础,要有完善的合同管理工作作为保障,而且也需要有行政机关强有力的监管,对参与建筑工程的不同主体形成督促和约束,推动整个行业实现规范、健康、有序地运转。建筑工程在展开的过程中,各行政执法主体都应该要积极履行职责,对参与项目的不同主体进行监督监管,确保各方主体依照法律的规定来签订合同,明确责任义务;同时,通过行政机关的监督,也能引导各主体依法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活动。比如,要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市场准入标准,从源头上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诚信等进行把控,确保参与项目建设的单位有诚信且符合资质要求,是能够顺利依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
        结束语
        总之,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合同管理以及风险防控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所以必须要重视合同管理以及风险防控,做好合同管理风险的预测和预防工作,有效的规避合同管理风险的发生,保证建筑企业的效益,推动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佟钊.浅谈建筑施工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J].赤子,2019(20):217.
[2]李璞.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8,(27):99-10.
[3]管延志,赵晋,陈福阔,等.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研究[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下),2018,000(021):201-204,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