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污水处理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9月下   作者:孔德辉
[导读] 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要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议从开展市政污水管网查漏补缺工作、着力强化排水户源头管控、对现状排水管网进行隐患修复、实施清污分流改造工程、城市建设理念等方面着手。

山东菏泽中科成污水净化有限公司     孔德辉   274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要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议从开展市政污水管网查漏补缺工作、着力强化排水户源头管控、对现状排水管网进行隐患修复、实施清污分流改造工程、城市建设理念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处理;探究
        引言
        为落实国家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参考总结深经验,从现状分析和主要技术措施方面总结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方案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污水处理提资增效最终目标是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其实质从定性角度,是基本消除建成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空白区;从定量角度,体现在污水收集率和污水浓度两个指标。对工作目标的考核紧紧围绕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避免采用工程建设单一目标代替污水处理系统整体目标。以流域为对象,从水系出发,对全区的水情进行全面梳理,找出各镇街污水处理系统的突出矛盾。
        1.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磷和氮的去除最为关键,目前,已经可以通过投药混凝的方式达到满意的磷去除效果,但是氮化合物的处理依然是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由于工业污水中氮化合物有着较小的分子量,难以借助于化学药剂的添加来达到去除效果。如果通过膜处理技术来进行处理,目前只有反渗透膜技术最为有效,但是由于其运行费用很大,所以并不能得到良好的应用和推广。由此可见,要想有效提升污水的处理质量,达到良好的节能优化效果,就需要加大力度对相应的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来实现氮化合物的有效处理。
        2.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污水处理系统存在问题
        2.1未彻底处理污水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城市中排放的工业与生活污水也不断增多,倘若未能及时彻底处理污水,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资源净化与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同时还会影响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很可能引发各种疾病。为了彻底解决污水问题,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要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积极优化处理工艺。然而在目前的工作实践中,污水处理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也比较落后,并没有彻底处理污水,而城市环境也因这些处理不彻底的污水受到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2.2污水系统问题
       (1)河涌水质存在反复:黑臭水体治理后,河涌水质较以往有所提升,基本实现不黑不臭,但由于溢流现象和局部沿河涌直排建筑污水排口问题,水质较差,雨季过后水质出现短时黑臭。
       (2)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低,污水厂运行效能不高。
       (3)外水汇入管网系统现象严重:山泉水、河湖水、雨水、灌溉水、鱼塘水、自来水爆管以及地下渗漏水等外水汇入,直接导致进厂污水浓度偏低。
       (4)污水主干管常年高水位运行:前期治水建设的沿涌截污管道,截污限流控制效果差,存在河涌水倒灌与联通的问题,泵站长期满负荷运行,管道水位依然无法降低。
       (5)现状管涵破损、淤积严重:管道和检查井运管缺失或疏于管理,淤积结垢严重,管道结构性破损、起伏、错口、变形、脱节现象较多,地下水渗入情况严重,管道长期满水,抽干困难。



        3.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3.1科学计算设计及施工参数
        在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重视和做好每一个环节,为施工奠定良好基础。在规划前期尤其要注意科学计算设计及施工参数,必须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计算的参数,如排水面积等,细化目标后再准确计算。
        3.2开展全面勘察与质量控制
        给排水工程是组成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大环境及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给排水工程的质量能够对城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进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供居民们工作与生活。所以相关单位及人员在建设城市给排水工程时,一定要在准备阶段开展全面的项目勘查,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具体而言,相关人员应当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分析给排水管道的设计和施工要点,另外要通过测量、调查等途径获取相关的资料数据,掌握城市整体的地形地貌、用水及排水需求,以便在设计过程中规避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保障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3.3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发展要求
        目前一些地区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或工艺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高、运营能力不足,尚存在不能达标排放或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建议污水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满足以下要求:
        (1)创新不同规模型号与模块化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需考虑设施的需求处理量以合理确定设计处理规模。集中污水处理站处理则需考虑管网铺设难度,根据不同处理需求,可采用模块化的处理设备。
        (2)依据地理地貌及气候差异、受纳水体的环境污染负荷,因地制宜地选择和优化处理工艺。如在北方地区,应选择适合冬季寒冷气候的污水处理技术,采取地埋式方法以及保温措施,考虑生物生长、生活条件与活性对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带来的影响。在南方地区,可考虑使用组合技术如一体化设备与人工湿地或氧化塘联用,以提高工艺适配度。
        (3)使用智能化污水处理操作系统,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实现自动控制。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缺少专业人员的维护和管理,可使用互联网与在线设备联用,以实现远程控制、无人值守、精准加药和曝气、问题诊断功能等,确保与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4)降低制作、安装、运行和维护成本。针对地方出台的排放标准,选择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在水质达标的前提下,降低工艺复杂度,减少管路和阀门,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的成本,使一体化处理技术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也能适用。
        3.4加大污水处理监督力度
        在工程项目的减少过程中,监督工作与施工作业同样重要,绝对不能忽视。加强监督城市给排水污水处理系统,能大大提升污水处理效果,具体而言,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其一,相关部门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如排水量等建立健全污水处理监督工作,对污水处理工作起到约束作用。其二,相关部门要加大污水处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有关部门了解城市污水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引导人们立足于问题本身,认识到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树立节约用水观念,尽可能节约与重复利用水资源,约束自身行为。其三,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监管人员参加在职培训,确保其监管能力满足工作需求,促进监督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进而有效提升监管工作的质量与污水处理效率。
        结语
        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在污水处理中,脱氮效果的保障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处理中,可通过A/O处理工艺进行良好的脱氮处理,并实现各种辅助添加剂的有效节约,在保障处理效果,提升污水处理质量的同时也实现资源和成本的进一步节约。
参考文献
[1]李仁欢,2019.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的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17):552.
[2]王欢,2017.污水处理厂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学与财富(21):145-145.
[J]魏旭海,2020.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污水处理设计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3):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