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城乡规划与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月上   作者:古亦婷
[导读] 现阶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通过应用大数据有效促进了各行业发展,提升效率和质量。城乡规划与设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与内容较多,需要调查与参考的资料与数据较多,同时也形成海量的数据资料,高效利用及管理这些数据,能够使城乡规划与建设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佛山市南海区水乡泽木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古亦婷【摘要】现阶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通过应用大数据有效促进了各行业发展,提升效率和质量。城乡规划与设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与内容较多,需要调查与参考的资料与数据较多,同时也形成海量的数据资料,高效利用及管理这些数据,能够使城乡规划与建设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文章笔者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城乡规划与设计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乡村规划设计工作中引入大数据的课题进行探讨,
以供广大同行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城乡规划;调查;乡村;规划;应用探索
        前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地对海量数据进行海量计算,形成大数据。大数据具有计算速度快、种类类繁多以及容量大等特点。人们可以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信息,指导不同行业的建设和发展。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城乡规划与设计工作应当深入研究大数据,克服传统规划研究工作所存在的不足,提升城乡规划与设计质量。
        一、传统城乡规划与设计工作存在问题
        传统的城乡规划研究工作,由于所接收到的信息,总量以及维度有限,研究周期不足,存在人本精神缺乏等问题。
        在传统的规划研究过程中,编制者们通常都通过亲自实地勘察和调研等获得相关的信息,这种方法获得的信息总量不多。此外由于计算能力不高,研究人员力量相对有限,不得不减少研究要素,从而导致规划决策方案科学性与前瞻性存在不足。
        城镇乡村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当中存在的许多规律和相关因素不能用简单有限的要素来进行分析。在以往的城镇规划研究通常是以城乡资料10年或者5年作为研究周期,研究偏向静态。此外,传统的规划研究工作主要是采用“自上而下”方法进行,公众参与性不足,导致相当多的城乡规划工作取得的成效有限,同质性较强,人本精神不能充分体现,导致很多城镇规划与建设缺乏特色、景观大同小异。
        在大数据背景下,城乡规划工作应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构建相应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和平台,把划研究资料及相关数据实时录入到系统中,进行动态计算与呈现。通过相关信息分析城乡流动与机动性,改变以往抽样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借助网络平台,增加与公众的互动与交流,收集各方信息,提高规划决策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二、大数据时代对城乡规划与设计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乡规划的不断发展,逐渐诞生了海量数据,如浮动车数据、社交网络、城市传感器等数据等,信息技术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可视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城乡现状,从而进行科学规划,促进城乡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城乡规划与设计工作研究
        1、整合数据,共享信息
        城乡规划与设计工作能否取得整体效果,取决于所采用的数据是否完整。为保证城乡规划决策工作能够科学合理,有关部门应当对城乡规划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和平台,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控,不断完善和优化数据信息。人们通过平台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共享。通过利用大数据信息,有助于城乡规划与设计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
        2、在城乡规划用地调查中的应用
        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参考的信息数据较多,主要包或有:地理信息、数字地图、经济发展等信息数据,通过运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找到详细的数据信息。如RS 技术能为城乡规划工作提供各种比例的专题图和影像资料来满足不同规划阶段的工作要求。
        城乡规划工作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极大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和效率,缩短规划时间,减少成本投入,规划设计后的效果也更加直观明显。在具体规划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相关如数字高程及城市景观等模型,了解到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
        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把城乡资料进行收集和处理,形成景观数字模型。通过模型可以了解到城乡各方面的资料。


为城乡规划科学、合理决策提供依据。
        3、 在城乡规划空间布局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城乡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一些负面因素,例如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人口数量急剧变化如增加/减少等。这些都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实地考察对城乡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为准确的制定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调取大数据信息,可以对需要规划设计的城乡地区其所现有的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动态监测,对城乡规划空间进行合理布局。
        4、居民协同参与
        城乡规划通常是由管理部门主导完成。为充分体现方案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应当邀请到所在区域的居民参与到城乡规划设计工作中来,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集合市民智慧和期望,使到决策方案根据科学性和民主性。
        通过利用大数据平台,收集市民对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并融入到决策方案中去,增加居民对所在城市的热爱和归属感,对促进新时代城乡建设有积极作用。
        四、大数据在乡村规划设计应用探索
        1、乡村规划设计工作面临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振兴,乡村规划设计工作已引起各方重视。作为城乡规划的一部分,乡村规划所涉及的基础资料庞杂,各种资料数量很多,涉及的利益群体各种各样,具有明显的大数据特征。此外,乡村规划还要体现相应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划、社会人文属性等特征。
       传统的乡村规划和设计工作,必须通过对乡村具体情况进行实际考察、
       走访村民,进行调查问卷、查看当地统计年鉴以及其它相关图书资料等,从中获相应的乡村现状基础数据如包括人口普查、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发展等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存储和分析,在这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工作。但这种方法,涉及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以及调查量数量不多,工作量大,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乡村规划设计工作准确性和科学性带来局限。
        2、应用大数据,构建乡村信息平台(例如乡村APP),助力村庄规划建设
        乡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组织各方力量,构建乡村信息采集系统,收集有关乡村的各类信息资源包括交通现状、乡村地理、人文资源特色、区域文化、村民人口及建设意愿、经济状态、旅游资源、评价、反馈体系等,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如APP),乡村各方下载APP,就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查阅,评价、反馈信息也可以通过APP上存在数据平台,方便快捷。
        让乡村规划设计部门,能够通过数据平台,对乡村各方面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使到所制定的规划与设计方案更符合乡村发展现状及未来需要。
        3、利用评价与反馈机制,创新村庄规划设计工作
        在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评价与反馈机制,让乡村各方包括行政、村委及村民等,积极参与到规划方案中来,对方案提出自己的评价与反馈、意见及愿意等,设计人员可以及时收集到来自各方信息,
        通过设计方与广大乡民进行互相交流,使所规划设计的方案更符合实际情况,经济情更可行,符合村民意愿,方案也更容易通过。极大了提高的规划工作效率和质量,对创新工作思维和方法有积极作用。
        结语
        大数据对促进城乡规划建设和设计工作有着积极作用。有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提供的便利和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城乡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城乡规划和设计工作。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和乡村的交流和互动将更加紧密,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显得日益重要,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信息,科学合理地制定乡村规划设计方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广大城乡规划设计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安春林,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理念及应用途径 [J]. 居业, 2017(12)
[2]汤海,柳上晓,面向操作為乡村规划管理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城市规划,2013,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