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月上   作者:覃润铭
[导读] 建筑施工企业属于生产安全事故高发领域,本文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层面和政府监管部门层面应加强的几项工作措施,包括源头管控、现场监管、标准化建设、风险分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等方面,对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广西南宁高新区应急管理局      覃润铭    530007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属于生产安全事故高发领域,本文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层面和政府监管部门层面应加强的几项工作措施,包括源头管控、现场监管、标准化建设、风险分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等方面,对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源头管控;企业文化;标准化建设;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
        0引言
        建筑施工和火灾、道路交通等属于生产安全事故高发领域,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尽量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事故类型来看,建筑施工领域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五种: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据应急管理部门的数据统计,这五类事故占到了建筑施工领域事故总数的95%以上。但是,不论是以上那种类型的事故,其产生只有三种原因,第一种:人的不安全行为。比如高处坠落,很多时候是因为在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没有系安全带而造成的。 第二种:物的不安全状态。比如触电,由于建筑工地上日晒雨淋,电线的绝缘层有可能会老化脱落,从而发生触电事故。第三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互相叠加,比如物体打击,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未佩戴安全帽,刚好遇上一些施工物件未安全放置,从高处落下砸中工作人员而发生物体打击事故。所以,要避免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保证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安全的,同时,也要使物(即工作设施)处于安全状态。
        我们都知道事在人为的道理,工作设施能否处于安全状态,归根到底也是由人来决定的,因此,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关键的抓手就是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为此,政府的监管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应统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筑施工企业层面
        1.1做好源头管控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建筑施工企业使用的作业人员,从年龄上看基本上是18岁到50岁不等。而从过往的事故来看,年纪较大的人员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说明这类人的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建筑施工企业尽量避免使用年纪较大的农民工。另一方面,在签订用工合同前一定要组织作业人员体检,对那些视力模糊、听力障碍、眩晕症等患者也要尽量避免使用,毕竟建筑施工属于高危行业,使用身体健康者才能对生产安全更有保障。
        1.2做好岗前教育和技术交底
        我们知道,建筑施工的岗前生产安全教育叫做三级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教育、项目教育和班组教育,并且还要对教育内容进行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此外,技术交底也很重要,它是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作业人员的技术性交待,除了技术内容以外,安全事项、安全措施等也会详细说明,这两项工作,既强化了新入职的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也增加了他们的安全知识,相当于给他们上了两道保险,所以,一定要认真落实到位,这实际上也是属于源头管控的工作内容之一。
        1.3做好施工现场监管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开发时,都会配备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员,这两者必须持有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同时,项目监理单位的管理人员也必须有相应的资质。有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作业过程中有时会贪图方便,比如高空作业时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绳,电焊作业时不戴护目镜等,这就需要施工现场有人监管,及时劝阻,但安全员却不在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在工作中也草草应付了事,这种做法是十分危险的。要知道,安全生产隐患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只要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员就必须驻守施工现场开展安全巡查,项目监理人员也必须履行好相应的监理职责。



        1.4建立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从企业管理、员工的行为规范、生产设施和设备、外在环境等方面开展实施。首先要倡导安全理念,通过强化安全宣传氛围,比如在施工场通过设立安全警示室、安全文化宣传栏和安全标语等手段营造具有浓烈安全文化氛围的环境,时刻提醒全体员工安全生产作业,培养职工树立“安全第一”和和“我要安全”的理念。其次是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合理的奖罚措施,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三是积极开展安全培训教育,通过定期聘请安全生产专家授课、播放生产安全事故短片、安全生产教育片等传统形式,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形式向作业人员发送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政府监管层面
        2.1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
        企业标准化工作已推行十余年,实践证明,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作用显著。所谓安全生产标准化,即: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架构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设备设施标准化、生产环境标准化,通过聘请专业机构指导企业对这四个方面的标准化进行建设和完善,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置于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之下,当然就很好地避免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项目体量大,且多个工种同时施工,安全生产情况更加错综复杂,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尤其必要。
        2.2做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是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线。风险(风险点)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生产经营单位,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风险(风险点),而生产安全隐患是由于对风险(风险点)管控不力而产生的,所以,我们要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前面,把隐患排查挺在生产安全事故前面。建筑施工作为高危的行业和领域,政府监管部门首先要组织建筑施工企业依据应急管理部统一制定的《企业风险等级评定标准》进行风险等级评定,然后根据企业风险等级的高低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而隐患排查既是政府监管部门的日常性工作,也是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基础性工作。隐患排查要突出重点,对建筑施工项目的重要风险点、重点隐患要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排查,并落实专人、专班、专帐做好督办和跟踪管理工作,切实把隐患整改到位。
        2.3做好是做好强监管、严执法的工作
        习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近来又提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所以,强监管、严执法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政府执法部门应全面落实这项工作,对建筑施工企业加大检查力度,对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该处罚就处罚,该停业整顿就停业整顿,通过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倒逼企业重视安全生产,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最近《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已经出炉,字里行间体现出了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更加规范和严格,对企业安全生产实施强监管、严执法的决心更加坚决和彻底,各级政府部门对这项工作要更加落实、落地、落细。
        2.4做好行政处罚公示和落实“黑名单”制度
        目前,行政处罚公示系统流览量较低,对这个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应当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最好是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公示平台,把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处罚信息全部在这个平台公示,使广大企业人员都能从各个类型企业的反面案例中举一反三,得到学习和借鉴,这对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黑名单制度”是一项很有力的惩诫制度。政府监管部门要把各项特殊管理和限制措施落到实处,对企业起到应有的震慑和警醒作用。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黑名单制度”会影响其在工程招投标、资金融通、政策扶持等方面的重大利益,因此能够更好地发挥倒逼效应,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徐菲.新时期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控制问题与对策[J].四川水泥,2020(12):139-140.
[2]温敏霞.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20,35(09):73-75.
[3]简历彬.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应对[J].西藏科技,2020(06):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