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点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月上   作者:周鹏华
[导读]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是房建施工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对此,需要施工单位予以重视,结合房建工程施工及建设标准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并加大管理与控制力度,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技术水平。

广西柳州市建工集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周鹏华   545002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是房建施工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对此,需要施工单位予以重视,结合房建工程施工及建设标准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并加大管理与控制力度,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技术水平。
关键词: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管理
        引言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想要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满足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高层住宅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高层住宅的施工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的混凝土施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品质。
        1大体积混凝土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量较大,构件厚度较大,与普通混凝土构件相比,表面上是构件厚度上的差异,但实质上的区别是两者产生的水化热有极大的不同。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内部温度降低较慢,表面温度降低较快,就会产生里表温差,如果里表温差大于25℃,那么在构件表面极容易产生拉应力,理论上来讲,当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则会导致构件表面产生温度裂缝。根据实际工程经验,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构件,在保证其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前提下,往往还有抗渗等要求。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对裂缝的控制要求定位也比较高。
        2框架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点
        2.1严控原材料自身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包括原材料自身质量,一旦施工单位忽视对原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就会使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并被应用,不仅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而且还会在后续中发生混凝土裂缝问题。对此,还需引起相关部门与人员重视,能够在原材料采购、运输、应用等各项工作环节中严控原材料自身质量。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采用标号较高热量较低的水泥,如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骨料选用5~31.5mm的碎石,以减少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和水的用量。根据该项工程施工要求与标准分析,需要在施工环节中采用细骨料,要求细度模数2.8,至少可以减少20~25kg/m3的用水量、28~35kg/m3水泥用量。同时,还需在现场施工环节中严控用水量,通常情况下,建议用水量小于175kg/m3,以此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
        2.2混凝土浇筑方法
        根据场地情况采用两台汽车泵送的方式进行浇筑,先用一台汽车泵浇筑最深区域(6.45m)的部位,待浇筑到第二级高度(4.425m)处,增加一台汽车泵进行浇筑。在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小于2m之前,设置?500mm的钢串桶防止混凝土下落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大高差。采用斜面分层的方法,每层浇筑厚度500mm左右,斜面坡道1∶6以内。尽量使入模混凝土散布面积大以增加散热与热量交换。但要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回来浇筑第二层时,确保已浇混凝土在初凝前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不出现“冷缝”。在浇筑第二层混凝土之前,对第一层混凝土进行复振,即在浇筑上层之前,先对下层混凝土进行二次复振,振捣棒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5~10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现均匀的水泥浆,并不再有显著下沉和大量气泡上冒时为止,通常在20~30s,然后再进行浇筑,以保证混凝土密实,避免产生沉缩裂缝。



        2.3施工过程控制
        浇筑阶段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阶段。在浇筑时,提前确定好浇筑方向和浇筑的施工顺序,按照墙体、柱、梁板的顺序来进行施工,使所有的浇筑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提升整体结构性能。在遇到受力节点和剪力墙时应保证砂浆的厚度和高度达到设计要求,如需分段分层浇筑,应把分层施工的间隔时间严格控制到1h左右,在对受力的柱进行浇筑时,应提前设置钢丝网,提升整体结构的有效性。在对梁板和底板进行浇筑时,要保持一定的坡度。如遇到梁、柱的混凝土等级不同时,可在梁钢筋绑扎完成后,用钢丝网封闭梁的端部,先浇筑柱,再浇筑梁板。在浇筑柱之前,要在梁柱的关键部位增加配筋,再进行浇筑。一般情况下,标号相差两个等级及以上就需要处理,如果仅相差一个等级,则无需处理。
        2.4温度监测仪器的选择
        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中,仪器的选择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有效性。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仪器有温度信号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2种,有线传输设备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但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导线和传感器容易受损,导致温度数据不能正常传输,选用时应尽量采取措施保护和防范。无线传输设备容易受干扰,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重要的一点是,人工收集数据也往往可能错过最高温差时间点,采用人工数据采集仪器时,工作人员每隔1~2h就要到各个测温点进行测温,需把所有测温点都巡视一遍,浪费时间,且夜间测试不方便操作,需要的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因此最好是选用具有自动采取数据功能的温度监测仪器,实时监测温度并绘出里表温差曲线,实现信息化施工,能够让人一目了然并提前采取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
        2.5加强养护质量控制力度
        加强养护质量控制力度,不单单要注重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还需注重工程项目养护工作,以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为基础,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详细记录,在后期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以施工方案、相关信息数据为分析依据,制定完善养护方案与措施,从而确保整体施工质量。工程在开展养护过程中,采取保温保湿养护,养护由专人负责。其中,最主要的基础前提就是在施工前期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对现场全面勘察,既能全面掌握现场施工条件,又能利用木抹子抹压,掌握混凝土湿润程度,并通过多次抹压,使大体积混凝土更密实,避免出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此外,经过一段时间静止后,大体积混凝土会完成凝固,还需加强对其养护力度,选择薄膜进行覆盖,再蓄10cm厚水进行养护。此方法最有助于解决水分蒸发问题,再加上对养护时间合理控制,通常情况下,养护时间会控制在14d以内,并根据测温情况决定保温养护时间,当内外温差趋于稳定,且小于25℃时,方可放掉蓄水进行保湿养护。
        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建筑体功能多样,造型复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更多地应用在各种工程中,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产生的裂缝也在不断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不断总结相关经验的同时,还应根据建筑的不同结构特点、受力情况、当地气候地理条件、施工现场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从施工设计、原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温度控制、成品养护等各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隆睿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1):1671.
[2]侯荣娟.论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建筑,2017,32(11):100.
[3]朱新华.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7(6):127-128.
作者简介:周鹏华(1994-)男,汉族,广西桂林人,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