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施工质量难点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月上   作者:周一思
[导读] 工程设计中,如果遇到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层为风化残积土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软岩层等地质情况,有可能采用天然地基。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很少采用箱型基础形式;而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型式,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广东广州中量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周一思    510660

        工程设计中,如果遇到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层为风化残积土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软岩层等地质情况,有可能采用天然地基。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很少采用箱型基础形式;而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型式,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以作者负责施工管理的某地产项目住宅楼项目为例,谈谈筏板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地产商开发的住宅楼项目,框剪结构,结构层数为17+1层,建筑面积约为9262㎡。
        本工程地质情况主要为全风化岩层,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础直接坐落于天然地基上,筏板厚度为1.0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二、质量控制难点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
        大型筏板基础施工是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会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混凝土泌水,上、下浇筑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各分层之间产生泌水层,将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脱皮、起砂等不良后果;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过厚,因大体积混凝土的量大,且多数是用泵送,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会产生过厚现象;最关键的问题是裂缝问题。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从形成原因上说主要是温度裂缝和沉降列缝。当大体积砼浇筑后,当地基之间出现不均匀沉降及应力时,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应力时,就可能导致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表面产生贯穿性裂缝。
        2、大型筏板基础施工容易形成混凝土施工冷缝
        混凝土施工冷缝就是由于施工不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前浇筑混凝土在已经初凝,后浇筑混凝土继续浇筑,使前后混凝土链接处出现一个软弱的结合面。
        根据混凝土的施工规范要求,是不允许出现施工冷缝的,特别是基础施工,涉及结构安全和防水功能,一旦出现冷缝,将造成永久性质量缺陷。
        混凝土施工冷缝产生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浇筑量大,需要分层浇筑,前后分层没有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由于体量大,浇筑时间长,出现混凝土供应不足或遇到停水、停电及其它恶劣气候等因素影响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致使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而出现冷缝。甚至有因施工单位混凝土泵车老化,在浇筑过程中,连续多次出现混凝土泵管堵塞现象。每次泵管堵塞,都要停下一段时间清理泵管,这样耽误了很长时间,部分施工冷缝已经形成。 
        3、基础轴线位移
        在进行大型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前要先进行基础梁柱钢筋绑扎,并且梁柱的钢筋要插在筏板上,对于梁柱插筋的位置,要通过测量放线来进行定位,但由于筏板基础钢筋的阻碍,会使基础梁柱再插筋时受到影响,从而使基础梁柱位置产生偏移,加上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的碰撞等原因,都会使大型筏板基础在施工时产生基础轴线位移。



        三、预防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宜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掺入适当的粉煤灰和外加剂、控制水泥用量,并应作好养护和温度测量。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2)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3)掺入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4)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5)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进行水冷散热;(6)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7)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8)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度不宜超过25℃。(9)大体积泵送混凝土经振捣后表面水泥浆较厚,容易引起表面裂缝,首先,要求在振捣最上一层混凝土时,控制振捣时间,注意避免表层产生太厚的浮浆层;在浇捣后,必须及时用2m长括尺,将多余浮浆层刮除,按施工员测设的标高控制点,将混凝土表面括拍平整。有凹坑的部位必须用混凝土填平,在混凝土收浆接近初凝时,混凝土面进行二次抹光,用木抹子全面仔细打抹两遍,既要确保混凝土的平整度,又要把其初期表面的收缩脱水细缝闭合,在混凝土收浆凝固施工期间,除了具体施工人员外,不得在未干硬的混凝土面上随意行走,收浆工作完成的面必须同步及时覆盖表面养护保护层。
        2.避免混凝土出现施工冷缝
        造成混凝土施工冷缝的原因很多,要避免施工冷缝的产生,首先要做好施工准备,混凝土浇筑方案要做到先进合理,与混凝土搅拌站提前沟通安排好供应计划,要及时供应,并且要调度灵活,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随时暂停供应或增加供应,保证不因混凝土供应出现问题,混凝土浇筑的机械设备参数和性能要满足要求,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泵车性能要稳定,必要时可以使用汽车泵;浇筑时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和密实,要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插点均匀排列,按顺序振实不得遗漏,为了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可以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在施工期间,还要注意收取天气预报信息,做好人员的技术交底和调配工作,杜绝因为组织不力而产生的浇筑中断。
        3.控制基础轴线位移
        在混凝土浇筑前,要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对基础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对构件位置要进行校核,保证位置准确;浇筑时要加强值班,保证模板与构件不产生偏移。(1)在底板面筋位置准确定出墙、柱外边线。
        (2)在边线内侧固定一根扫地筋(焊牢),将墙板筋绑扎在扫地筋上。在柱筋外框线位置固定一道柱子箍筋(焊牢)。固定扫地筋和扫地箍筋时应注意留出钢筋保护层。(3)在梁内适当位置加设剪刀式斜拉筋,斜拉筋的端部与梁内上下部通长纵筋焊接5d,保证梁不位移。(4)在砼浇筑前将柱、墙插筋从上部固定稳,避免施工中晃动,造成位移和插筋偏斜。(5)在砼浇筑中确保柱、墙插筋不受碰撞,应有专人保护。(6)砼浇筑完成立即检查柱、墙插筋情况,如有偏差,立即纠正。(7)钢筋检查验收应包括柱、墙筋垂直和平面偏差情况,在同一轴线上应拉通长线进行检查。
        三、结束语
        对于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施工而言,不仅要加强对钢筋、砼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而且还要特别重视钢筋的连接质量,在基础大体积砼施工中,还应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将砼温度监测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方可确保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施工质量,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