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农村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关键在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8月   作者:张训云
[导读]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更详细的说,地理素养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彭州市军乐中学     张训云

摘要: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更详细的说,地理素养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观点、地理方法等。 在我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这一理念的基本价值追求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新时期不仅要重视地理知识的教育,更要强调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关键词: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经过近几年初中地理一线教学的实践,总结发现在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出以下问题:对书本内的知识重视,书本以外的知识贫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格局的察觉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学科特殊能力较差,在学习中不能用地理观点引导地理知识的学习。国民素养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根基,而地理素养是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地理素养的人,能够运用综合思维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表现出冷静的头脑,并作出明智的决策,能够积极投入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人地协调的行动中来。在提倡“绿色”的大时代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初中地理素养教育的内容、中学地理素养教育方式、中学地理素养教育实施策略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初中地理素养教育的内容
        初中阶段地理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地理知识素养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素养培养、地理观点与地理科学方法教育。
        地理知识素养概括的说包括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相关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成为地理课程内容五大要素,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地理学科能力是将地理学科知识以及地理观点应用于实际情境而展现出来的能力。 包括空间定位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的察觉能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信息加工的能力、地理表达与交流能力、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二、初中地理素养教育方式——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地理素养教育的基本方式,这是由国际教育的发展潮流、探究学习价值和功能以及地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地理学科文理兼容,“理”的内容早已成为科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文”的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便于提出探究课题,非常适合于地理探究学习。



        三、初中地理素养教育实施策略
        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采取了注重以地理基础知识为载体,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能力、技能的培养;渗透地理观点和地理方法的教育;变革地理教学方式;积极开发和应用地理课程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等教学策略,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地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自觉适应课程标准新理念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新理念的提出为地理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求地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用新的课程理念武装头脑,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目的,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了实施地理素养教育,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中学地理教育中,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整体的地理素养,换言之,地理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而且要启发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方法。因此,地理教师需要树立角色意识,把地理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由地理学习的管理者变为合作者;由地理课程的执行者变为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2、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培养  
        当前对智能、智力、能力等概念的探讨,各种看法不甚一致。我认为中学地理教学可以从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入手,从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两方面,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和对比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想象能力、运用地图的能力等。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要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还要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初中一年级《澳大利亚》,教材中没有专题分析本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自然特征。根据学习区域地理应首先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等的学习规律和地理学科的特征,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性地绘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填图活动,指导学生分析本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这样就给学生系统了解澳大利亚扫清了知识障碍,同时也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
        探究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地理学又具有极强的学科渗透性,许多问题,如人口、经济、政治、疫病、竞技体育等都可以纳入地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多年来,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学科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将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在关注研究其它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教师必须突破以往封闭的教学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有意识地挖掘地理内容中蕴含的其它相关学科的观点,掌握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尽可能的发挥地理课程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学科渗透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课程的价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在我国,由于受到考试评价标准的影响,学科素养教育显得艰难。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性,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高质量的地理素养教育,进一步提升公民素养。
参考文献:
[1]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胡卫华.中学生科学能力的结构[J].中国教育学刊
[3]吴传钧.谈地理教育的改革问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