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8月   作者:黄蓓蓓
[导读] 工匠精神是历代优秀匠工的的传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为了传承工匠精神,我们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比如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融入课程体系以及改进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等方式。

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黄蓓蓓

【摘要】工匠精神是历代优秀匠工的的传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为了传承工匠精神,我们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比如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融入课程体系以及改进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等方式。一代又一代优秀匠工的传承定会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教育  人才培养  弘扬  具体实践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人数是100万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表述激励着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也充分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肯定以及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国家需要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李克强总理早在2016年就曾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中职院校的主要责任就是是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在教育方针中贯彻弘扬“工匠精神”,把它彻底融入职业教育,是现在形式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何为“工匠精神”?
        很多人觉得技术人人员或是工匠只是在重复每天的工作,其实他们可以精益求精,今天干的活比昨天的更精细,今天的态度比昨天更认真,他们喜欢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改善自己的工艺。“工匠精神”就是由此提炼出来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品质的体现,更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踏实、专注、精益求精、创新等方面。现代企业都非常注重产品质量,“工匠精神”可以给企业更强大的生命力。一流匠工需要从少年就开始培养,所以从中职学生开始抓起非常重要。
        二、在中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中职院校的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刚接触专业课和实训课,是学习技能的开始。还未成年的他们,年龄尚轻,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面对手机、电脑等外界的诱惑容易心浮气躁,或是存在享乐主义,这样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错过最佳的学习技能时机。我们从高一开始抓起,在职高的整个阶段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形成耐心、专注、坚持、严谨、精益求精的品质,树立“劳动最光荣、技能最宝贵、创造创新”的思想,从而内化为学习动力,这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也是有利无弊的。好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技术人才,如果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都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能干、积极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那么就与企业的需求的相符合。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与企业对口的人才才是成功的职业教育。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对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就充分说明国家现在急需优秀的技术人才,从中职再到高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优秀的匠工人才,必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推动新时代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把“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中,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也是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三、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1、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识理念
        2019年3月18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说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我们的学生的确处于“拔节孕穗期”,和农作物一样,处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候,这时候对光照、水份等外界因素特别敏感,如果管理不好会影响结实粒数的多少也就是影响收成。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后,能否被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技工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就要看中职教育如何引导和教育。每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德育老师,都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身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老师,相比于普通高中是不一样的,因为面对的学生是需要在校学习技能的中职学生。所以在德育教育的同时,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大技贵精、匠心筑梦的意识理念。在德育中渗透“工匠精神”,不仅为传统的德育教育开辟了新路径,同时也丰富和扩充了德育的内容和形式。
        2、打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布置文化环境和渲染文化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中职院校还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当地的企业文化。学生处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之中,必定会受到熏陶,有所进步。
        学校可以在宣传栏上布置“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在布置班级文化时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在班会课上让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请优秀毕业生回来演讲、专家做讲座,还可以邀请优秀工匠做场报告会。鼓励学生参加大型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开阔眼界,提高技能,并向技能高手学习。学校可以建立校企互融文化,学生可以去企业参观,企业的高级技工也可以来学校进行宣讲,让学生了解现代的企业文化,知道企业的人才需求。校园文化所做的努力就是让“工匠精神”真正扎根于校园,引导学生培养职业精神,树立成为大国工匠的坚定信念。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优秀专业的教师队伍可以培养出一群优秀的学生;一支具备“工匠精神”,能集敬业、责任和技术为一体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匠工。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学生;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有一颗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心,从而影响和带动学生思想观念认识的转变。教师除了具备认真工作的态度之外,还应具备培育匠人的实力,也就是说除了“匠心”,还应具备“匠技”。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力,技能水平要与企业接轨,与时代同步。教师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下企业锻炼学习。只有多给自己充电学习,才有实力育人,才能让学生在老师身上感受到“工匠精神”,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实践,向“工匠”的方向努力靠近。
        四、结语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不仅需要大批的科学技术骨干和专家,还需要成千上万的技能高手。中职院校应该坚持“初心”,把培养技能型人才定位为教育目标,弘扬“工匠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工匠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匠人的传承,只要每一位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能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中国梦必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研
究,2016( 2).
【2】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3】王新宇 .“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 职业教研
究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