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学科教学对小学生叛逆心转化引导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8月   作者:陈晓凤
[导读] 随着孩子身心的不断发展,叛逆心理的出现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是不可避免也不能被忽视的问题,叛逆心理的出现常常是在初中时期,作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处理,否则将影响他们的学习,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三联永恒学校   陈晓凤

摘要:随着孩子身心的不断发展,叛逆心理的出现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是不可避免也不能被忽视的问题,叛逆心理的出现常常是在初中时期,作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处理,否则将影响他们的学习,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学科教学;叛逆心理;疏导
        一、小学生叛逆心理概述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认为别人所说的都没有自己的观点正确,因此对家长和老师的建议采取抵触与阴奉阳违的态度,这是每一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的一个现象,从时间上来看多是在小学高段就会出现。
        为什么小学生会出现叛逆期?这需要从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入手来进行解释,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外界事物的判断还不完全,对于世界还没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但是从身体的发展上来看他们已经快接近成年,所以他们总认为家长的想法是成就的,是不符合潮流的,这就使得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建议表现出了厌烦,有时甚至不计后果的与家长和老师发生冲突。
        二、借助学科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以预防为主
        当学生进入初中校门的那一刻,他们就认为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了,有些事情完全可以自己做主,这也是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根源,所以说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摸清学生的心理动向做好疏导,将隐患扼制在萌芽中。
       (二)形式多变
        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就造成他们心理发展的不同,所以作为教师在解决叛逆心理的问题上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科渗透
        有许多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就安排了许多积极向上的文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深挖教材的思想性,通过学科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案例内容:
       “嘿!大家好,我叫郝完美,我自己不是完美小孩,但妈妈总想让我变得完美!老师也是!”
        在妈妈眼中我就是个麻烦鬼,在同学眼中我是丢三落四的讨厌鬼,在老师眼中我是……不尊重老师,不守规矩,无心学习只想着玩的调皮学生。”
郝完美的初印象:
        从教5年,这是我当班主任的第3年。郝完美没有变成我心目中的完美的样子,但是他一直在成为独特的自己。
        郝完美长着滴溜溜的大眼睛,水嘟嘟的嘴唇,粉嫩嫩的脸颊,这不就是可爱小孩的模样么?更可爱的是郝完美刚踏入校园时,很是天真无邪,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索的他慢慢开启了“冒险之旅”。
        他喜欢跑到学校规定不能去的场所玩耍,我就喊着:你快回来,那边不让去,小心摔倒。
        可是郝完美上一秒才答应我不会再去危险地方奔跑,下一秒就湿哒哒的回来
        郝完美的“特异功能”:
        1、郝完美的健忘症
        2、郝完美的自愈能力
        3、郝完美的
        郝完美就是属于清晨抱歉,黄昏时又犯错的小孩。你才说完,他好像可以自动忽略似的,如风拂面又开启了“探险之旅”
        通常从洗手间出来就是衣服湿了一半。



         “老师老师,郝完美又在洗手间里玩水了”
        能接收郝完美的报告通常是从清晨开始
       “老师,郝完美在跟同学打架”
       “老师,郝完美上课偷吃东西”
       “老师,郝完美没写完作业”
         ……
        郝完美是这么的不完美。
        郝完美有一种特异功能,他总能把规则打破,谁规定上课坐姿只有一种姿势?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也没有大大的完美,但是可以累积细碎的小完美,然后就会慢慢接近大大的完美。
       “嘿!不完美小孩,我是不完美老师,我们一起长大吧。”
        案例分析:
        我认为接纳学生是无条件的,人只有被接纳,才会有被理解的感动;人被理解,才能从中体会什么叫宽容;在宽容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就少了一些排斥,又多了一些包容。这就叫做人对人的尊重。在这份尊重中蕴含着一种信任,这份信任又会带来自尊,而自尊又会产生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这不正是教师期望的结果吗!
        做教师,就要对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行为充分信任,并坚信他们能积极主动地练习各种必要的技巧,相信学生有能力来调整自身的行为和进行自我评价,允许学生独立地自我思考、决策、自己解决问题和表达他们的思想。其实发展正在于克服困难,当我们有意识地留下一些困难时,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思维激活的状态之下,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
        教师只有做到大智大慧,才能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差异,正视学生的困难和不足,真心扶持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从失败走向成功。
        解决措施: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要求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运用优势去克服自己身上的不足。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抱怨,很难看到学习困难学生的优点,只看到他们学习成绩差、注意力分散、上课纪律不好、脑子反应迟钝等缺点。
        通过我的反思,我认为:老师眼里的学习困难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是由于我们习惯用一个标准 去衡量,如衡量学生的发展,只有分数做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只用上课是否乖乖地听课、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作为惟一标准;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只用反应速度的快慢作为衡量标准。而事实上,衡量不能单单只有学习成绩一个标准,还有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的价值观等等。衡量学生学习方式的好坏也不能用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作为惟一的标准,对一些孩子来说,坐下来静静地听教师讲课是比较适宜的方式,而对另外一些孩子来说,也许通过争论或者讨论来学习更有效。对一些孩子来说,他们希望动手操作、动手实验来获取知识,还有一些孩子希望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学习。至于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单凭脑子反应速度的快慢更是不科学的。由于人天生就有气质的不同,有的人反应速度快,忘却的速度也快,而有的反应速度慢,但是掌握以后忘却的速度也慢,我们很难说哪种气质的人更聪明。那么该如何看待学习困难学生的一些特点呢?
        结束语:传统的观念将学校看成是培养人的地方,但它夸大了学校的功能,拔高了教师的地位,突出了教育者“施与”的作用。它没有看到学生与教师、与学校这种对等、平等的关系。因而它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学生缴费上学,他有权享受与所缴费用相当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学校与教师就必须提供学生所需求的这种服务。作为教师,我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这张白纸上有更多的内容去写,也让孩子在轻松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长时间的进行影响改变,作为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科教学的人文性与基础性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借助阅读写作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找出症结的所在,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在本该放声大笑的年纪里,天天有一个好心情,与负面情绪说再见,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明丽,乔可欣,张玉磊. 关注个体,善待差异——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困生的心理、行为及转化对策 [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义务教育中小学研究版),2018(20):135-137.
[2]蔡凤玉,贾桂明,刘东江.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版),2018(10):3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