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思考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8月   作者:龚华东
[导读]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尊严、价值、命运的积极维护、追求和关切,这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这种关怀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中。

云南省昭通市民族中学   龚华东  657000

摘要: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尊严、价值、命运的积极维护、追求和关切,这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这种关怀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中。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珍视人类留下的各种精神文明,塑造学生的理性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思考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人文精神教育;研究思考
        引言:就我国整体教育环境而言,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视考试成绩,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在此环境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将考试知识点讲解放在首位,在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中投入的精力较少,进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面对这样的情况,高中生物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中,就应立足于新课改,在教学中反思,总结,提取传统教学精华,去除教学糟粕,以此来开展高效生物课堂。
        一、渗透正确健康观
        生物学以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教研对象,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关于人类健康发展与生命诞生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渗透健康观念,引导学生维护自身健康,尊重他人健康权与生命权。比如,在讲解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的泪液、唾液、胃液等分泌物是人体健康的重要防线,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与饮食习惯。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容易眼睛疲劳,笔者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时,会特别强调泪液对于微生物的屏蔽作用,以及对眼睛的润滑作用,引导学生保护眼睛,在眼睛感到疲劳或者干涉的时候要及时停下学习,给眼睛休息的时间,如果眼睛干涉比较严重,需要适当使用滴眼液,从而促使学生树立科学保护眼睛的意识。同时,饮食也是高中学生极易忽略的问题,尤其是早餐极难得到保障,笔者在讲解关于胃液的相关知识时,会结合学生的饿肚子的感受,对胃液的作用进行讲解,从而促使学生意识到早餐对于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在讲解“受精作用”相关内容时,笔者会渗透生命权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产生的不易,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奇妙,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对生命的诞生过程进行演示,并结合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一个健康的生命诞生以及成长是多件多么奇妙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进而促使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二、通过开发课外课程资源做好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学习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内,生物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自然学科,有着丰富的课外课堂,可以渗透人文教育的素材多种多样。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提倡学生的联系生活实际和运用能力以及探索自然的勇气。教师可以围绕某个学习课题,走出教室,亲近自然,组织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课堂,比如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资源进行兴趣拓展,周末去科技馆和植物园进行实地标本制作和数据采集,对于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上山、下农田、草地、河边等地进行生物教学并要求学生撰写活动后期心得或者上交生物小作品。这些课外资源不仅仅给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的价值,也有助于在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还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从而让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上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
        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生物知识点抽象性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因为知识点的理论性较强而无法深入理解,从而成为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具有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为此,广大老师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例如,生物学科中的微观世界学生用肉眼是观察不到的,而将模拟微观世界的视频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细胞“一生”的历程,老师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细胞的增殖、分化到衰老、癌变、死亡的整个过程以动画视频的方式动态呈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动画图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观看,老师也要在一旁为学生解读知识点,帮助学生快速构建知识体系。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化解知识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
        当前高中生物教育中的人文渗透方式和途径还是个不断摸索和完善的阶段,不仅需要我们的教学者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人文教育在自然学科的融合中的重要性,也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并善于发掘生物学科知识和人文素养相融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通过人文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参考文献
[1]滕晓焕.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22.
[2]吕美静.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才智,2019(33):116.
[3]樊湖.试论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8(01):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