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婕
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要:教师小课题是指教师对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对2019年成都市教师小课题获奖成果进行分析,解析了成都市教师小课题研究现状:成都市教师小课题研究一圈层研究水平显著高于二三圈层;小学教师研究动力最高,职高教师研究动力最低;高、初、小、幼各学段各有其研究热点。为提升教师小课体整体研究质量,应当加强对二、三圈层教师小课题研究的专业支持与政策倾斜;提升教师独立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完善教师小课题研究管理机制,从而推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教师小课体研究 圈层 学段 词频
一、背景与意义
教师小课题是一种研究方式,是教师们用于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其着眼点比较小、贴合教学实际、研究内容具体、研究周期短且操作方便。小课题研究选题小、周期短、见效快,不仅能够促进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本文将对2019年成都市教师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数据剖析探寻规律,从而了解成都市教师小课题研究现状,为将来成都市教师小课题研究管理与培训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持及理论依据。
二、现状分析
本次成都市教师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评选共614项成果参评,397项成果获奖,总获奖率为64.7%。其中一等奖36项,占比9.1%,获奖率为5.9%;二等奖125项,占比31.6%,获奖率为20.3%;三等奖236项,占比59.4%,获奖率为38.4%。由此可得出,本次小课题评选成都市各区教师报名踊跃,参评成果数量众多;获奖率超过60%,难度适中;但一等奖二等奖获奖率低,获奖难度大。
(一)区域分布
教师小课题研究获奖成果区域分布可侧面反映出该区域教师教研水平。本文将获奖区域按成都市圈层划分来确定区域,一圈层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及天府新区直管区;二圈层包括新都区、青白江区、双流区、温江区、郫都区、龙泉驿区;三圈层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邛崃、金堂、大邑、新津、蒲江、简阳;各圈层获奖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 1 成都市获奖小课题区域分布
由图1可得知,一圈层共获202项奖,占比50.9%;二圈层共获107项奖,占比27%;三圈层获88项奖,占比22.2%;且一圈层获一等奖29项,获奖比例最高。呈现一种离城中心越近获奖比例越高的趋势,这说明城市对于科研人才有着强烈的聚集作用,对人才、教育资源的吸引力强劲。且一圈层在学校数量少于三圈层的情况下获奖数量远超三圈层,这表明当前一圈层教师科研实力雄厚,且研究水平高;三圈层教师科研水平较为薄弱,且与一圈层差异大。
(二)研究学段与研究内容
1,研究学段
将获奖课题依据其6个学段,分别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学校、职高、九年一贯制学校。各学段获奖数量如下图所示。
图 2 获奖小课题学段分布
由图2可得知,当前获奖数量最高的是小学学段,共167项;其次是幼儿园,69项;职高、九年一贯制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获奖数量最低。考虑到成都市职高数量,可得知职高获奖数量过少,比例过低。由此可得知,小学教师做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最高,比例高,且研究质量不低;而职高教师做小课题研究数量过低,动力不足。
2,研究领域
为获知各学段研究内容,现将各获奖小课题分学段提出,录入python3,8,使用jieba库提取各学段关键词词频。由于词库中关键词数量众多,此处仅选取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各学段关键词频率如表1所示。
表 1 获奖小课题各学段关键词词频分析
学段 关键词
幼儿园 游戏 实践 幼儿 策略 活动 幼儿园 培养 能力 发展 教师
词频 32 31 28 26 26 25 10 10 9 7
小学 数学 策略 学生 语文 课程 能力 阅读 培养 教学 学习
词频 46 43 34 27 25 20 17 17 17 17
初中 实践 初中 策略 培养 数学 学习 核心 初中语文 设计 学生
词频 22 17 14 8 8 8 8 7 6 6
高中 教学 实践 策略 课程 核心素养 高中生 提升 校本 课堂教学 文化
词频 23 20 13 9 8 7 7 7 6 6
特殊教育学校 儿童 干预 行为 自闭症 个案研究 学生 教育 实践 缺陷 方法
词频 6 4 4 3 3 2 2 2 2 2
职高 课程 中职 背景 运用 课赛 通融 网络 搭建
词频 6 5 2 2 1 1 1 1
九年一贯学校 实践 学校 策略 课程 农村 小学 开发 九年 一贯制 班级
词频 5 4 4 3 3 2 2 2 2 2
从词频分析可得知,幼儿园学段小课题研究的关键词包括游戏、实践、幼儿、策略、活动等。这说明当前该学段的教师关注游戏、活动的策略及其实践,并且通过相关活动开展提升能力;小学阶段关键词包括数学、策略、学生、语文、课程、能力等,表明小学阶段教师小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数学、语文等学科课程,且重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小课题研究集中于实践和策略,数学、语文等学科方面的研究比例有所下降,但不低。高中阶段教师们关注的重点聚焦于教学,课程,以及实践,但与其它学段不同的是,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校本文化方面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关注儿童行为的干预,与此同时,自闭症相关研究以及特殊儿童的个案研究也是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关注的重点。职高获奖数量少,因此关键词数量不足10个,但仍可看出老师们关注点还是聚焦于课程。但研究内容丰富,还包括课赛、通融、网络等方面的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基数小,因此获奖数量偏少,关键词词频也不高。从词频可看出九年一贯制学校关注点在于学校、实践、策略方面,更多的是从学校管理策略、班级管理策略等宏观层面入手,较少下沉至具体的学科教学研究。
(二)单人/多人研究
人研 学段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特殊教育学校 职高 九年义务学校 总数
作者人数 单人研究 9 27 17 6 6 1 1 68
多人研究 61 144 36 62 6 7 11 329
比例 15% 18.7% 47.2% 9.7% 1 14.3% 0.9% 20.6%
依据获奖课题作者人数,将研究划分为单人研究及多人研究两类,分别统计单人研究与多人研究的小课题数量,并计算各学段单人研究与多人研究的比例。
表 2 各学段单人研究/多人研究数量分析
如表2所示,此次获奖教师小课题单人研究68项,多人研究329项,比例为20.6%,约为1/5,。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小课题单人研究比例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该学段小课题多从个案入手,方便教师们单独进行研究。九年义务学校单人研究比例最低,可能因为该学段研究更多聚焦于学校班级的管理层面,普通教师难以单打独斗。幼儿园与小学单人研究比例较为均衡,但高中研究比例偏低,这可能因为高中教师考虑问题更多从宏观层面出发,且高中教师教学任务重,因此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更为便利。
三、关于推进成都市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对二、三圈层教师小课题研究的专业支持与政策倾斜
通过上文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小课题获奖的数量与质量与城市圈层强相关,从一圈层到三圈层,获奖的数量与质量依次递减,呈现了强烈的城市聚集效应。由此可见,区域经济与人才的聚集对教学成果奖影响巨大,即便同为成都市圈,经济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科研水平亦差距悬殊。因此,在经济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二三圈层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为二圈层尤其是三圈层教育科研发展提供经费保障与人才支持;在政策方面,获奖成果评选部门应对二三圈层评奖进行政策倾斜,以此提高薄弱地区教育科研积极性,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二)加强职教教师科研意识
通过分析我们可发现,职教教师获奖数量最低,与其学校数量不成比例。职业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教师的科研意识与其教育思想水平强烈相关。而本次教师小课题评奖职教获奖数量仅为8项。因此,应当修订职教类课题管理机制,构建职教类课题专项激励机制,提升职教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加强科研意识,提高教师参研比例。
(三)提升教师独立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从上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除初中学段外,所有学段教师独立研究比例均低于20%。因此,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得知,当前成都市教师独立研究的理念还不足、能力还不够。小课题研究主要源于教师对其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相对于规划立项的课题而言,是真正意义上属于教师自己的课题。教育规划部门每年都制定了相当多的政策与措施用于规划课题管理与指导,因此各校对于规划课题的申报立项也相当积极。但教师小课题这一相对独立的课题研究类型缺乏有效的指导,长期处于“荒漠地带”,因此大部分教师对于独立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意识不足,能力也不够。教育规划部门应当采取对应的政策和措施提升教师们独立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意识;与此同时加强对与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独立科研的能力。
(四)完善教师小课题研究管理机制
教师小课题研究能够总结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反思水平,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小课题研究积极性,推动发展的关键在于管理制度。因此,应当建立并完善教研室——学校——教师的三级管理机制。教研室与学校应当从课题立项、过程管理、培训指导、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入手,在每一环节都提供良好的支持,为教师们从事小课题研究提供有力保障。在良好的制度支持下,才能促使教师提高小课题研究积极性,养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思维与研究习惯,从而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形成反思——研究——提升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