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勇
贵州省桐梓县茅石镇中心学校 贵州桐梓 5632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并且,小学阶段也是养成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在这一阶段不但学习基础知识,还会对老师的行为模式进行模仿,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行为模式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对教育内容进行展现,使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有趣,避免了因为知识的抽象与生涩而使小学生无法充分理解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践
引言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前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活动。尤其针对小学生来说,这些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们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知识,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体验,帮助学生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并且,小学阶段也是养成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在这一阶段不但学习基础知识,还会对老师的行为模式进行模仿,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行为模式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对教育内容进行展现,使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有趣,避免了因为知识的抽象与生涩而使小学生无法充分理解的问题。当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因为过于简单和直观的展示方式而使小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机会。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在融合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第一,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够完善。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步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突破了固有的教育模式,但是,还存在一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够完善,处于只能操作简单的Word、PowerPoint等的水平阶段,尤其在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校园里,由于受到互联网的设备配置不全、信息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对新事物接受较慢,这种情况妨碍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融合。
第二,学生的学习态度没有得到正向的引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产品在的家庭中已经司空见惯,电脑与智能手机几乎存在于每个家庭之中。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因此很容易受到电脑或者手机游戏的吸引而无法自拔,导致小学生在利用电脑的过程中往往会沉迷与游戏,而无法进行有效地学习,这种情况也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
三、目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情况
虽然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并且已经从原有的幻灯机发展到了现在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但是,这些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小学教育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仅限于信息的展现,并没有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潜力。教育信息化的推行工作是自2000年开始的,但是,目前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只是在原有微机课和幻灯机的基础上,把电脑和投影仪引进了课堂,教学的交互方式并没有得到更大的创新与提高。
其次,教育信息化2.0的实施与推广尚在初级阶段,目前在国内的教育领域中处于分布失衡状态,新型新技术在发达城市被应用较多,而国内的广大农村地区应用较少,人们虽然在生活中被用到了这些技术,却没有机会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解和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践研究
第一,以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展示。以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展示是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但是,需要引起小学教育者注意的是,小学教育课堂还是要以板书教学为主,对幻灯片、PPT、视频等教学方式要谨慎合理地使用,以达到平衡教学形式与教学质量的目地。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完全,他们对环境与事物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活动上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和逻辑概念,但是,一旦运用过多的信息化资源和感官刺激对促使学生学习,难免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观察方向偏离教学目地,妨碍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因此,在进行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信息化展示的应用,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能够达到辅助和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又不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
第二,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话。微课已经在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地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交流,教师通过微课的形式对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编写和录制,制作成课件,然后再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下载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多元化的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全地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课堂教学就是由老师进行主导讲授,学生进行被动地听取与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一些比较抽象和复杂的问题难以理解。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与认知水平本来就不高,因此,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长时间的不理解时,就会对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融合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现象,信息技术能够把抽象的图片或者语言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呈现,把复杂转变为简单,并且能够提供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可能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加强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教育机构应该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教育保障机制,引进专业水平较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用以保障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教育机构还应该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平台与机会,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学习,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另外,教育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使信息化课程能够顺利的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是现代小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与创新地过程中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另外,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珠.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J].中国教师,2020(07).
[2] 陈志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24.
[3]王成林.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19(29):23.
[4]刘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9(29):76.
作者简介:叶文勇,男,汉族,出生于1968年12月14日,贵州省桐梓县茅石镇中心学校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