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2小学,83000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在计算教学部分编排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体现“算法多样化”。《标准(2011)》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材从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开始就引进了多种算法的思想,在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计算内容,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学习,它是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必须切实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结合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学习的深度探究,形成数学能力。
一、深度探究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按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原则编排,分为两段进行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从认数 加、减法的含义 计算。要使学生能正确口算、形成技能技巧,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1、手指游戏。
0~10各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基础,除了利用生活情境、实物学具等经历数的认识过程外,还可以用一只手来表示这些数。俗话说“心灵手巧”,儿童的智力开发可以在他的手指尖上,手、眼睛、大脑同时在运动,促进了感官器官的协调发展,开发大脑的潜能,发展数学思维。一只手,一根手指表示1,大拇指竖起来也可以当1,竖食指和中指表示2,手指全竖起来,就是5 。
.png)
大拇指横过来当5,一只手可以表示5、6、7、8、9。
5以内的加减法,一只手就可以解决。5的加法,如4+1=,先出示4,再添大拇指,合起来就是5。
5-2=,如下图:
熟练掌握5的加减法,6—9的加减法也可以用手指游戏,比如算7-4=3,伸出7,拇指和2根手指的根数不够4,可以先从7根中去2根得5,再从5中去2,也就是7-2-2=3,如下图:
在手指游戏的运用中,又渗透了减法的运算性质,学生十分喜欢。
2.点数的方法。
5以内的加减法,是建立在认数基础上的,从小到大数,往后面接着数数就是加,往后倒着数就是减。从小到大一个一个地数,就是加1的加法,如2再往前继续数一下就是3,2+1=3;二个二个数就是加2,如3再往前继续数二下就是5,3+2=5以此类推。倒着数就是减法,从大到小一个一个地倒数,就是减1的加法,如3再倒数一下就是2,3-1=2;三个三个倒数就是减3,如5再倒数3下是2,5-3=2,依次类推,只要会数数就会算,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相结合,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6—10的加减法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3.利用数组成和分成计算。
在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含义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按数的组成和分成进行计算,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想组成;减法就是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想分成。如:4+3=?想4和3能组成7,所以4加3等于7;8-5=?想8可以分成5和3,8减5等于3。熟练记忆10以内的分成和组成,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0的加减法用歌诀计算。
10的加减法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想“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七、四六、五凑五,比如1和9凑10,1+9=10、9+1=10、10-1=9、10-9=1,背会了“凑十歌”,就会很快地计算10的加减法。
5.利用乘法口诀计算。
学生的学前基础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比如10以内加数相同的加法,2+2=4就可以引导学生编一句口诀,有的学生会说二和二等于四、二二是四,也有的学生说出二二得四,教师可以规范学生的回答,并告诉他们,二二得四就是2+2=4,4-2=2。以此类推,3+3=6、 6-3=3就想二三得六,4+4=8、8-4=4就想二四得八,5+5=10、10-5=5就想二五一十。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编口诀计算这类加减法的积极性很高,很有成就感。
在计算教学实践中,我们如果仅仅是满足于会算题,就深度学习而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强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获得发展,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应依靠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正是学生在不断思考、尝试、实践的过程中,自主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他们不仅仅获得了知识技能,而且发展了数学思维,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