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波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中心学校
一、问题提出
春天,天气刚转暖时,学校花园里的紫叶李便努力地舒张开身子,在阳光、雨露和煦风的抚摸下,让令春惊异的紫色布满了枝杈。不久,树上开满了繁星点点的小白花,煞是壮观。这时空气中也弥漫着泌人心脾的香气,真令人陶醉。课间,很多同学都要到这儿来欣赏和享受一番。其中一棵死了的紫叶李也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棵紫叶李是怎么死的呢?同学们在哪里议论纷纷。有的同学向老师报告,老师注意到这恰恰是培养学生调查植物生长情况的好机会,于是就招集这些六年级的学生,引导他们探究这棵紫叶李的死因。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1、培养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科学习惯。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学习和认知过程。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初步的整理、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紫叶李的死因
四、研究活动过程
阶段一:分组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1、组织学生讨论导致这棵紫叶李死亡的所有可能的原因:光照太强“晒”死的;光照不足“饿”死的;水太多“淹”死的;水不足“旱”死的;害虫“害”死的;环境污染造成的;其他不明原因……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类别,让学生自由选择,成立了四个探究小组。有“光照”小组、“水”小组、“病虫害”小组、“其他原因”小组。
3、每个小组研究、商定、制定探究计划。
阶段二:各小组展开调查研究
各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认真观察那几棵紫叶李的生长状况,及其周围的环境状况;利用学校图书室和上网等资源收集有关紫叶李的形态特征、产地及分布、生长习性、栽培要点等有关信息;通过向学校花木管理人员和有关教师调查校园中紫叶李近几年的生长状况……各小组认真分析研究,尽力找到一些支持他们观点的证据,得出各自的结论,并写出各自的调查报告。
阶段三:探究成果交流
1、各小组交流汇报探究结果。注重组间交流,引导资源成果共享。
2、各小组交流对探究活动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谈探究过程中的真切体验和真实感受,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总结方法。
3、拓展延伸。在探究成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他们大胆实践。例如给学校设计绿化方案;为学校花木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成立花木管理兴趣小组;为学校花园、草坪插警示牌。 引导活动向纵深发张,为下阶段探究活动做铺垫。
五、研究发现
(一)“光照”小组
他们首先观察其它几棵树的生长状况和生活环境。只有一棵死,其他生长正常。通过对比发现,这几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遮挡,通风条件都很好,没有什么差别,都非常适合紫叶李生长。
他们又去图书室,查阅了一些养花方面的书记。了解到紫叶李的生活习性,是喜欢强光的植物,这与学校紫叶李的光照条件一致。因此,他们认为这课紫叶李的死与光照无关。
(二)“水”小组
他们首先上网查找有关紫叶李的生活习性。喜光也稍耐阴,抗寒,适应性强,以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最为有利。根据网上知道的生活习性,他们又仔细观察这几棵紫叶李生长的环境,土壤疏松,排水良好。他们还询问了学校的花木管理员,了解到管理员对花木很内行,定期给花木浇水、松土,大雨过后及时排水。过去不存在长期干旱,也不存在长期积水现象。因此,“水”小组发现紫叶李的死不是水的问题,既不是被淹死的,也不是被旱死的。
(三)“病虫害”小组
他们组通过上网查资料,询问有经验的养花人,了解到紫叶李生长力很强,很少有病虫害,有时会有褐斑穿孔、细菌性穿孔等的危害。通过观察现场没有发现有病虫害的痕迹,也没有找到有病的痕迹。询问校园花木管理人员,也没有找到过去有病虫害的证据。因此,他们组认为紫叶李的死因不是病虫害造成的。
(四)“其他原因”小组
他们组接到任务后,首先仔细观察这棵死掉的紫叶李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细心的同学发现这棵紫叶李下部长了一圈膨大的瘤状物,并观察到这圈瘤状物的下面有一条深沟,在沟里发现了一根铁丝。然后调查了学校花木管理人员和有关的老师,了解到几年前在栽种时,为了便于学生认识各种植物,用铁丝把植物标签固定好。随着树的生长,茎不断加粗,时间长了,铁丝勒断了树皮,切断了筛管。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有机物积存在切口上方。这里的细胞分裂增生,形成瘤状物,而紫叶李的根部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机物,就会死亡。他们认为是这跟铁丝导致了紫叶李的死亡。
六、研究反思
本次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关注点和以往的知识状况,围绕学校紫叶李的死亡确定了四个子课题,学生分成“光照”小组、“水”小组、“病虫害”小组、“其他原因”小组四个小组开展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自己决定学习的呈现方式。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探究、究跟寻底的精神。让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在宽阔的世界中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同时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本次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在学生之间要分工、交流、互助、要尊重事实,最后形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要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责任,形成荣辱与共的意识。小组之间也要互相交流各自探究的结果,相互补充、支持与配合,拓展思维,培养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本次探究活动,学生利用图书室、网调查等资源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取得结论和交流成果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锻炼了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素质的养成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