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小世界,绘本来搭线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期   作者:蒋含
[导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蒋含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安徽  241000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整个社会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而幼儿教育在孩子整个教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当前幼儿教育的改革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得对于当前幼儿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语言教育、情绪控制、心理发展等都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此过程中,学者们发现绘本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其不仅是幼儿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能调节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进一步认知世界并融入这个世界。基于此,本文针对绘本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幼儿 绘本 情绪
        一、绘本搭线的意义
        幼儿绘本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以精美多彩的图画给幼儿带来了全然不同的阅读感受,幼儿以直观思维为主,对一些生动形象的事物往往更加感兴趣。因此,在绘本教育中,绘本作为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还能够引导幼儿深入到故事中,并形成思考,这对于幼儿的想象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不仅如此,在听故事、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其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为幼儿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互动的过程中,绘本的内容在经过成人的描述后会给幼儿产生一定的印象,当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下询问幼儿的意见时,幼儿会结合自身的经历来做出相应的回答。如《这不是我的帽子》中,孩子们通过与成人的共读中能够体会到: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去拿别人帽子的这个行为是不对的。在这一过程中,就实现了语言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自我认知产生了一定的指引作用。因此,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教育价值比较显著。
        二、绘本沟通小世界
        (一)绘本对幼儿情绪的有效调节
        1.以故事情节引导情绪的合理调节
        绘本具有生动直观的画面和趣味性的故事,故事赋予图画意义,且将图画直接关联起来。在故事中有很多情节曲折的内容,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时,要跟随故事的喜怒哀乐,引导幼儿释放现实之中的负面情绪。并且,幼儿从故事中可以汲取经验教训,同时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故事中,幼儿可以获取情感上的共鸣,深化社会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没有丰富的场景用于实践,故事则可以满足幼儿的体验。阅读绘本,让幼儿拥有共情的能力,所以,就不会对他人的悲剧感觉到冷漠。因此,故事教会幼儿关爱他人,并且也能够幼儿理解自己的情绪。
        例如,我班有一幼儿刚入园时,会因为一些事情没有满足他的意愿,喜欢发脾气,通过大哭大叫、跺脚、摔东西、甚至动手打同学与老师等行为来发泄情绪。整个行为观察下来,可以感知该幼儿暂且没有共情的意识,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只注重自己的感受,社会性发展需要老师有效的引导,那简单的说教合适吗?对此,班级老师只是安安静静地为全体孩子们讲了一本叫做《把坏脾气收起来》的绘本,并引导该幼儿将故事中的内容表达出来,从而让幼儿自己有个对照,并逐渐理解其中隐含的意义。此后,该幼儿再会出现类似行为时,班级老师便会通过这个绘本去约束他的行为,久而久之,该幼儿脾气有所收敛,也懂得友善待他人。绘本给幼儿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洗涤,更多的是想要表现出来的深远意义。优秀的绘本,其本身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幼儿在阅读后,可以提升对身边事物的感知力,从而富有同情心、表现温柔,最终支撑自我情绪的调节。
        2.以图画引导幼儿调节情绪
        在幼儿情绪转变过程中,其会依照自身想法进行不良行为的表现,原因在于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调节点。在集体生活中,幼儿犯错后,教师往往会选择说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这一种方法可以起到短暂的作用,但是不会对幼儿产生长期的影响。

幼儿社会交际的学习往往来源于模仿。所以,给予优秀的案例,比给予其答案更加的有效。绘本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画,这就是最为直接的社会教学。优秀的绘本,可以成为幼儿模仿的样本,幼儿领悟到成长的道理,最终寻找比“自我”更为广大的世界,积极调节自身的情绪。
        (二)绘本对幼儿情感的教育
        1.以绘本促幼儿友情情感的正确发展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教师,陪伴幼儿最长的便是小伙伴,所以,需要帮助幼儿培养一个好的友情意识。小班孩子开始乐于交往,却又经常因为交往的方式不正确而引发许多矛盾,《好朋友》等绘本的出现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在自主游戏时,角色分配不和谐,合作不愉快等,让平时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都纷纷吹胡子瞪眼睛。所以,班级教师给孩子们讲了绘本《好朋友》,故事里小猪、小老鼠、小公鸡是好朋友,它们会经常相互帮助,出现事情时会通过集体表决的形式进行,体现了公平正义的行为。同时,教师会问幼儿们:“可以不可以告诉老师,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是你的好朋友呢?”孩子们上一秒也许还在和好朋友闹别扭,而这一秒却可以相视一笑拥抱在一起,学着故事里的人物说:“好朋友,总是不会生气的。”对于幼儿们而言,他们所给出的答案通常会是自己没有经过思考而说出的答案,但是,这样的答案会更加真诚,教师接着问:“那你们说故事里的小猪、小老鼠、小公鸡他们会闹别扭吗?那你们想一想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呢?”孩子们开始讨论,最后一起约定,如果以后和班级里小朋友有了不愉快,那么就想一想《好朋友》里他们说的话。之后,幼儿们可以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出现矛盾时,幼儿们也学着绘本里的话:“好朋友总是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的。”久而久之,在心中建立一个比较正确的友情观,与小伙伴之间友善相处,相互体谅。
        2.以绘本促幼儿心理情感的正确发展
        幼儿教育中,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是其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班中总会出现一些好胜心非常强的幼儿,有的幼儿甚至衍生出了较强的嫉妒心理。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看待嫉妒的心理,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成长心理,班级教师为幼儿讲了《坏感觉:嫉妒》这本绘本。该书主要以图画的形式为幼儿呈现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嫉妒的心理,当“我的好朋友被别人夸奖”、当“老师夸奖其他幼儿”时,当“爸爸妈妈夸奖其他小朋友”时等。教师在讲里面的故事时,只需稍加点明,幼儿便能够意识到嫉妒的坏处,也能通过正确的心理去理解其他人被夸奖的原因,从而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在讲整个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十分刻意的去教育幼儿,也没有针对某一个幼儿的具体表现展开批评,而是以图画的方式让幼儿主动认识嫉妒的存在和嫉妒的坏处,并能够正确看待嫉妒的问题,在有效管理情绪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并一步步将自己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转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其情绪、情感、以及心理进行有效的引导,而绘本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发展现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进行引导。而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喜欢绘本中的故事,在教师为其讲述绘本中的故事时,他们都会认真倾听,这其中得到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基于此,教师要合理的运用绘本,为幼儿搭成与这个世界有效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范美蓉,胡钰涵.基于绘本阅读的幼儿分享行为养成路径构建[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3):116-120.
        [2]梁雨琪.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绘本资源的运用[J].湖北农机化,2020(08):103.
        [3]肖夏.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绘本选择偏好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24-30.
        [4]贾文博.绘本与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实践应用[J].教育革新,2020(04):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