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期   作者:魏思慧
[导读] “我问爸爸,祖国是什么?爸爸对我说,祖国是他心中的父亲……”

        魏思慧
        广东省惠州市西区实验学校第一分校  516083
        “我问爸爸,祖国是什么?爸爸对我说,祖国是他心中的父亲……”这是他在国庆节前夕的视频配音,沙哑的声音显露着与同龄人不相符的成熟。彼时,他的爸爸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的眼睛有着与未成年人不相符的忧郁。
        “爸爸,爸爸,这是老师给我们在学校拍的视频,我是配音员,你听到了吗?爸爸……”床边的他握紧爸爸的手,父亲的唇颤着,嘴角努力往上努,病痛使他欲言又止。但无疑,父亲是欣慰的。
        他是我的学生家宇,7岁,读一年级。
        “大家都认真读书,你为什么不读呢?”早读课时我走到他身旁询问他。“老师,我家美容院关门晚,我没睡好,可以站起来读书吗?”
        “好。”
        不能让家长为了做生意影响孩子休息呀,我暗想。
        课后,我给他母亲致电,“老师,对不起啊,孩子爸爸生了很重的病,所以影响了他的学习状态。”电话那头,是他母亲无助的声音。
        我认真观察了他那张写满疲惫的脸,整个九月,他都跟母亲奔波于医院和学校之间。我又怎么忍心对他苛刻呢?
成人之美——理解他
        我找到他:“为什么不跟老师说实话呢?”“爸爸生了很重的病,我很担心爸爸,我每天都在想,要怎么才能让爸爸好起来……”一向倔强的他,再也忍不住,仿佛把近日里所有的委屈都一倾而尽。
        我不是医生,我没有医学技术救治他的爸爸。但我是老师,我必须想办法安抚孩子的情绪,尽可能让他的父亲安心治病。
        “老师要拍一个庆祝国庆节的视频,你可以做小主持人配音吗?”他眼睛转动着,好奇地看着我。
        “是这样的,里面有一段是爸爸说的话,你能帮助老师配音吗?”“可以!”他的头点得像拨浪鼓。
        一向粗枝大叶的他变得细心起来了,我只带读了一遍,他便把句子记住了,感情技巧也丝毫不必我纠正,因为他在念出“爸爸”这个词时,便饱含无数深情。
        当他父亲在医院的病榻上看完此视频时,他母亲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老师,谢谢你的用心,让我们看到孩子这么深情的朗诵。
        孩子对父亲的情感需要表达和抒发,父亲爱孩子,也需要感受孩子的爱。作为老师,要成人之美,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帮助他表达对父亲的爱,而不是一味的按捺孩子内心的情感。如果能帮助到孩子和父亲,哪怕是一点点,我也是无比荣幸的。
加强共情——呵护他
        国庆放了一个长假,回来之后,他用近乎理性语气告诉我:“老师,我爸爸走了。”
        我咬着牙,这怎么可能,这太突然了,我作为一个大人都接受不了!孩子又是怎么挺过来的?我惊讶于他当时的冷静。
        这只是一个7岁的孩子,一个月前,他和爸爸的撒娇打闹都是日常的光景,而今,他不会再见到他的爸爸。昔日和父亲相处的所有嬉笑都只能成为7岁那年的记忆而不是孩童时代的日常。
        他如何去面对这一切?我一把将他搂入怀里,“老师们都会爱你的,我们就是你的亲人!”这句话是多么地无力啊!我热爱我的学生,但此刻,我似乎没有更多的办法,我只能借助陪伴来助他度过难关。失去亲人的痛苦无人替代,但如果有人陪伴他,他总能感觉他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独无助的。
        以往的语文课上我总是要给他们玩词语卡的游戏,以便达到复习的效果。那日,一个刺眼的词语映入我的眼帘。我心想:怎么安排这个词呢?
        思考片刻,“家宇,去帮老师把二楼办公室桌上的本子拿下来。”待他离开后,我带领剩下的学生们读生字卡上的字——爸爸。在他回来之前,所有的孩子都巩固了“爸爸”一词。
        从此,“爸爸”一词在我课上成了禁词。当所有的孩子学会了那个字,没有人会主动在班上提起“爸爸”这两个字了。

我和其它孩子们都确信,只要少提一次,家宇就能少触景伤怀一次。
心心相印——走近他
        可思念,又怎么能够人为控制住呢?课堂上的他依旧是魂不守舍的状态。为了走近他的内心,陪伴他。我决定每天中午都在午餐期间和他坐在一起。起初,他沉默寡言,不说话,我们只是相互陪伴着。我时不时问他肉够不够,吃饱了没,最喜欢什么菜?从生活上关心他。
        有一天,他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老师!我昨晚看到爸爸了!”见我不解,他补充道:“妈妈说,最亮的那颗星星就是爸爸。”
        我温和地抚摸着他的头,“是的,爸爸会一直陪着你的。”
        几天后,他大概知道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他逐渐打开了心扉:“老师,你说有一天我能和爸爸再见面吗?”
        “会的,他希望将来见到一个很棒的家宇!”
        “我想爸爸了!”
        我语重心长:“家宇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我知道家宇很爱爸爸,爸爸也很爱家宇。只要你没有忘记爸爸,爸爸就一直和你在一起。爸爸希望你能成为一个男子汉,保护妈妈,你可以做到吗?”他信任地看着我并努力点头,眼里倒映着我俯身对他说话的身影,我的眼里早已泛满泪光。
激发兴趣——帮助他
        自从他父亲病故之后,他的作业也异常浮躁,在全班平均90多分的情况下,他的试卷是鲜红的80出头。不行啊,再这样下去,显然要跟不上了。当时正在学习拼音,一环扣一环,一环断则环环乱。
        考虑到他母亲工作繁重,我在课余时间让他到办公室,给他开小灶,教他过去落下的知识。由于基础不扎实,他学起来较为吃力,自身也非常没有信心。
        我运用了鼓励和赞赏的办法引导他,并且把枯燥乏味的拼音知识编织成拼音故事,不久,他便被吸引住而且可以朗朗上口了。某一次的测验中,他获得了98分。试卷上有一道“补充句子”的题目:我最喜欢——
        “我最喜欢考试。”他补充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给他带来了迎接考试的信心和勇气,他开始初尝成功的甜头了。学习不仅激发了他的兴趣,锻炼了他的意志力,也转移了他家庭变故的注意力。当我在班上表扬他的进步时,他露出了真实的笑容。那是父亲出事以后,我第一次见他笑。
因势利导——塑造他
        他原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生。家庭变故之后,他变得沉默寡言。我知道,他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当然应该帮助他找回他的天性。
        经过分析,总结到他的优点是乐于助人,具有非常强的领导能力,虽然有时候他也有些小调皮,自觉性不够,但是这不应该成为他的绊脚石。如果让他当班干部,发挥他所长的同时,也能让他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监督自己,积极实现自律,岂不两全其美?
        我想,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老师觉得你在同学们面前能做好榜样的作用,总是很积极认真地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想选你做班长,你有没有信心做好,成为一个男子汉?”
        “有,我想做一个像爸爸一样的男子汉。”他很坚定。
        几个月后,在班级参加少先队员入队的日子里,我的相机拍下了他拿着队旗站在前列带领全班走出了整齐划一队形的照片,还捕捉到了他为母亲擦拭因为感念他成长而热泪的画面。他的个子还不高,但在班上领导风范愈发成熟,对待母亲愈加体贴。
        我知道,他终于成为一个小小男子汉了。眉宇间,都是父亲坚韧的影子和男子汉的担当。
        第二年的教师节,他送给我一张自己制作的卡片——大树底下有一朵茁壮成长的小花。小花是他,老师是大树。我感动于此,热泪盈眶。
        他是我的第一任学生,也是我在迄今为止并不长的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遇到的突发家庭变故的特殊孩子。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刚参加工作、初出茅庐,并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和技巧的新教师,我只能凭着平等待人的态度,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去给予他关怀。
        如果在引导孩子学习、德行方面有一丝一毫奏效的地方,我想:不过是因为我们彼此真诚的师生之爱而已。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教育,植根于爱。”
        我永远相信并践行:只有爱,方能真正照亮孩子的世界并与他相伴前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