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云浮市新兴县翔顺育才学校 邮编:527400
摘要: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形式,拓展阅读具有很强的发散性。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加深阅读学习体验,深刻感受阅读的魅力。课内和课外阅读是对本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进一步的迁移、补充和延伸,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阅读的兴趣、广度和深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本文以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为具体案例,进行了教材分析和拓展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语文;双线结构;课外阅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载体。关注人文主题,落实语文要素就能精准地用好新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就是要从基本词句的掌握到精神的领会,文化理解的高度,最终让学生去传承文化,并能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和审美品味,积极健康地成长。本文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和谈谈如何依托双线结构,有效拓展课外阅读的统一和融合。
一、教材分析
(一)关注主题和要素,准确把握教材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从这组单元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本单元语文要素包括两个,一个是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另一个是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并能讲述、背诵课文。围绕上述主题和要素,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两个读书拓展活动,一个是“我爱阅读”《企鹅寄冰》,另一个是“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这组课文侧重于体现一些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阅读知晓其中的自然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二)开发课内外阅读实践,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童话故事”,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好阅读习惯。低学段阅读指导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阶段组织分享与交流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兴趣。从本册起,“和大人一起读”变为“我爱阅读”,意味着阅读形式由一年级的学生和大人一起读,转向以学生自主阅读、伙伴间交流为主的形式。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拓展课外阅读,提升文化积累
随着统编版教材的全面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重心工作,对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关注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阶段。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基于课文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对课文进行有层次的迁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依托双线结构,拓展课外阅读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氛围,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课后阅读链接与资料袋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与拓展,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拓宽课程资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扩展知识视野,也训练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作为教师,要合理开发与运用阅读链接与资料袋,让阅读链接与资料袋成为课内的补充,也成为课外的收获,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使教学效果增强。[1]
本单元的园地后面安排了“我爱阅读”和“快乐读书吧”这两个阅读活动。这样的教学编排,其意图在于深化提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奥妙,学会仔细观察。低年级小学生感知能力和思维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蕴含的意义,这时就应该积极发挥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我爱阅读”中选文是《企鹅寄冰》,这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此文来自冰波的《冰波童话》。这篇童话借南极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的趣事,介绍了非洲炎热、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课文结尾写企鹅收到狮子退回的冰时满腹疑惑的神情,为整个故事再添悬念,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我充分开发并运用了“我爱阅读”这个阅读活动。课堂上,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企鹅寄给狮子的冰为什么会变成水呢?谁来谈谈南极与北极的气候差异呢?在良好阅读氛围下,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在和同学进行交流中明白非洲、南极的气候特点,在拓展阅读中获取了许多课外科学常识,感受到阅读分享的乐趣。这样轻松活跃的阅读氛围,取得了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二)明确阅读方向,激发阅读期待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他们对学习充满期待,自然就会积极主动的去阅读学习,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这是确保拓展阅读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统编版教材每组课文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的,这种主题式阅读为拓展阅读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所以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进行导读设计,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方向,产生阅读期待,真正将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2]例如在教导《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我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从而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接着,我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一粒种子的旅行》,书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多种植物的种子“旅行”办法。教师推荐的课外书与本单元人文主题相契合,不仅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且可以进一步深化主题,达到课内外阅读相互融合,更好地提高了拓展阅读有效性。
(三)科学制定阅读计划,家校形成合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学生产生了很强的阅读期待之后,还应该引导他们制定科学有效的阅读计划,在阅读计划的指引下,促使学生坚持不断的阅读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在阅读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内容,制定阶段性计划和长期的计划,比如每周计划、每月计划、每学期计划等等,并且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阅读任务之后,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3]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自觉性不强,为了让阅读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应该注重家校配合,从而确保阅读计划的有效实施,获得拓展阅读的效果。阅读活动的开展,就是引导学生将阅读学习坚持下去,在不断的课外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低年级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启蒙教师,一方面应该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向他们介绍拓展阅读的意义,指导他们如何帮助孩子完成阅读计划。另一方面,教师要健全相关阅读制度,合理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给予指导与反馈,增加师生互动效果,最终实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秀朵.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助学系统之我见{J}.语文课内外,2020(6)
[2]柴新萍.探究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8(04):201.
[3]赖晓芬.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