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213365
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深入,使得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方式迫切需要实现创新变革,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体育课作为与国民身体素质相关的必修课程,对于提高国民整体身体素质意义重大。初中体育课不仅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调节情绪状态。同时,初中体育课程作为锻炼身体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忽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创新初中体育教育方式,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教学质量
据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动、喜欢竞赛等心理特征,在初中开展体育课程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好动的因素,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动起来。尤其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更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储备力量,很多中学生受到学校教育和升学的压力,对于体育锻炼非常不重视。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体育的意义,提高学生锻炼的自觉性,能够树立起终生锻炼身体的意识。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形成健康的体质。因此,针对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发展体育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落实素质教育。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情况?
首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存在忽略体育教育的现状。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教育部分针对现阶段学生体育、体能锻炼的现状,进行了改革,主要是要去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大课间的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抓紧时间进行锻炼,另外在学校内外倡导“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各个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教育部门还规定了体育成绩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重要部分。这些改革虽然是要求了学生进行锻炼,但是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体育教育一直存在一定的疑问,主要是以到底是在体育课程中进行体育锻炼为主,还是以传授体育知识为主?这两者都是体育学习中的重要的环节根据现在的研究表明,对于青少年而言体育课程要注意两者之间的结合。由于初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往往空有其表,美其名曰让学生放松,在课堂上不传授基本体育知识,只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不利于教学课堂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其他课程,学校和教师往往忽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经常占用体育课堂,体育课时本身较少,这样就使得学生更加缺少了锻炼的时间。再加上很多体育教师受到部分学校的影响,认为体育课程只要完成了本学期的课程目标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很少能够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由此从初中开始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少、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对体育的认识也存在明显不足。
其次,初中体育教育科学性不足。?
初中体育课教育中,由于教师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个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进行相应的交流活动,并且相应的体育教研工作也没有得到落实,体育课堂的随意性强,自由度大。由于体育课程存在的这些不足,就导致很多教师在安排体育教育内容的时候只是按照自己的感觉,没有完备的体育教育思想指导,没有科学的教育体系,很多时候教师只是教授学生相应的动作,或者是广播体操的教学,体育教育内容随意性强,教育的科学性不足,导致体育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都上成了自由活动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就只是简单地进行训练,没有体系,学生在体育活动浪费时间,但是体能训练和体育技能并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体育教学活动的不规范,也导致了体育教学效率低,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最后,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极大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仍然好动、好玩,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个特点。但是很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利用传统教学的方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遵循教师示范,学生进行模仿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使得学生的学质量非常差,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对学生融入思想教育,这就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某些体育锻炼的作用。本身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科学习中,在后期造成很多学生死板、思想僵硬等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就需要体育课程这样的“动”的课程让学生“活动”起来,因此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让学生模仿或者是自由活动,体育课程只是会变成学生的自习课。
二、创新初中体育教育方式
1.在体育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快乐体育:快乐体育理论是日本教育改革中国提出的重点内容,我国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时候也将快乐体育理论列为体育改革的重点。快乐体育理念是将体育教学真正地进入到教学环境中,使得体育教学更加纯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由、自主地参与到体育活动。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疾病的不断增多,学生是亚健康高发的人群,因此体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要求学校开展体育训练,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开展体育游戏等多种体育教学形式,使得体育教学多样化。
体验式体育:“体验式”教学是教师依照学生的目标和心理、生理等的特征以及其生活经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相应的我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在学中增加成长,在反复的体验中增加道德和思想意识和思想品质。学生在各种体验中增加生活经验,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利用体验式教学学生去学习和感受新时代、新思想。体验教学中“体”是亲身经历,“验”是感受。体验在教学中具有过程、亲历,不可传授等的特点,具有个性和创造的过程。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能让学生参与到富有启发和拓展意义的活动中,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意识,并去体验、感受和内化,以提高心理素质。而学生深度学习就是指个体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整合,也就是会试图找寻学习内容的意义,同时将相关的概念整合为一个知识系统。因此,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充分的活动训练为主,提高学生参与度,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开展快乐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活动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要用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体育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运动中,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对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效果显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潜移默化为学生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要在体育课程中与学生一同参与,共同玩耍,放松学生的心情。
3.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根据个体、能力的不同,为学生量身制作个人“发展目标”,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才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创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对于体育基础好、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提高其运动技能,教授一些体育项目的技能,比如篮球、网球、乒乓球的技能。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设定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注意体能的锻炼。对于生理和心理有缺陷的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他们改变负面、消极想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加强对生活学习的期盼。差异化教学目标,为学生量身制作学习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向往更高的目标前进。
4.制定多元评价机制
在学生平时的测试中应当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建立起全面的考核标准,及时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教师做到全面监督。教师可以建立学生老师双向评价机制,学生给老师课堂打分以及教师给学生课堂进行打分,在考核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教师印象以及学生之间互评,从而得到多元的评价,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课程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积极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学生在体育中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结语:
总之,要想创新体育教师就必须重视起初中体育教学,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体育课堂的质量。初中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解决现阶段体育课程上存在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明白锻炼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宝.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家长,2020(13):58-59.
[2]陈佩佩.浅论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47.
[3]孙建华.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J].情感读本,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