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梅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 山东 滨州 256603)
摘要: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面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填鸭式”、“老师讲学生听”的现状,提出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归纳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并对两种教学法进行了实践应用。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归纳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法,归纳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信息技术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五级“语法”教学目标的描述,语法教学必须要体现形式、意义和运用三个维度。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缺少实际的应用场景,学生不能参与教学被动接受,很容易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不能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
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较低,电子课件仅仅是课本搬家、或者板书的电子化。信息技术的优势都没有得到体现。
二、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语法教学法
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英语语法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即时、准确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经多年教学实践,归纳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归纳教学法
所谓归纳教学法,即是在学习特定的语法知识时,提供给学生一定数量的使用该语法知识的实例,让他们观察、比较和概括,从而发现该语法知识的有关规则。在真实的语境中,学生不仅能理解该语法知识的结构形式,而且能更好地使用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等环节,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同时,锻炼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渴望和兴趣。
归纳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而且含有将要学习的语法知识的语境,相对于简单的一个句子而言,恰当的语境能增加学生的现实感,能够提升应用英语的能力。创设语境时可以采用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辅以多媒体设备播放和展示。为了促使学生发现语法知识的规律,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找出规律,如果不进行引导,而是由学生自由发挥的话,会有很多不同的结论,导致课堂无法控制。
采用归纳教学法教学时,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搜索(设计)素材,创设恰当的语境
教师针对要讲解的语法知识,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而且包含该语法知识的语境,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也可以由教师本人提前录制和制作。(2)设计引导问题
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发现语法知识的规律,教师需要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题目,学生在解答这些题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就找到了规律。
(3)呈现素材,学生观看、聆听、分析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料下发给学生,并提问引导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着重浏览教学资料,找出相关的句子,认真分析解答问题。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想法,发现句子的特点和规律,并进行记录。
(4)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并进行归纳
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观察到的规律,然后师生一起把这些结论进一步归纳总结和提炼,如有疑惑,教师应即时补充例句,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归纳出语法规律。
(5)反复练习
教师应准备一些习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在这过程中,学生会有新的疑惑,师生共同讨论,加深对语法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 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教学法,将传统教学的课中讲授和课后作业演变为课前自学和课中讨论。课前自学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微课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料,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和测试,对新知识进行吸收内化;课中讨论阶段,学生将自主学习阶段的疑问在课中与教师、同学讨论交流,实现对新知识的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
翻转课堂教学法具有开放、灵活、时效长、内容丰富等优点,改变了课堂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转变为学生“主动问”,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营造出民主、活跃、开放的课堂氛围。其次,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课前学习,可以在家任意观看,尤其对于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观看,直到学会为止,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翻转课堂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资料制作能力、信息化技术使用能力和讨论型课堂的掌控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如下。
(1)制作学习资料
为了辅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前自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资料,而不是笼统地安排自学任务。学习资料包括微课视频、导学任务单、测试题等。微课的内容必须基于本语法知识的理论知识点,如概念内涵、语法规则、运用原则等。呈现形式应多元多样,如例句可以采用听力对话、英语视频、英文歌曲等,也就是该语法知识点的使用情境。导学任务单通过问答形式,指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学习。
(2)课前自学
教师将制作完成的学习资料,通过微信群或者专门的课程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时间和地点,在微课视频和导学任务单的指引下,完成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微信群或者课程平台中交流讨论,最后上传测试题答案。
教师通过监测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长、测试题完成情况获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且统计易错题目和反馈的问题,制成PPT在课堂上重点讲解。
(3)课中讨论
教师首先对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这一过程也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在最后给予权威性的总结。在学生对语法知识点有了基本的理解后,教师可以基于语法内容组织多元活动,如趣味游戏、角色扮演、对话改编等,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最后,教师使用PPT或者课程平台展示与本次语法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现场完成,从而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文中介绍的两种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起到促进作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对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完成英语语法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朱晓琴.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J].学周刊,2019(6):77-78.
[2] 朱芬仙.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用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18-119.
[3] 伍杰.初中英语归纳法语法教学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30-31.
[4] 白晓云.2017.高中英语语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