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对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价值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陈肖宁
[导读]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社会中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

        陈肖宁
        德州市光明街小学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核心素养指学生在社会中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提高这些素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美术课程在小学中扮演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色。然而,当前部分小学的美术教学往往存在不受重视、教法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上好美术课,在进行智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美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体验式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效。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教育;美术教育;核心素养
        引言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至关重要,教师通过绘画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能力。绘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能力和核心素养。当前,教师可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侧重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探索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1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学科融合的理论支持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本质是现实情况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人才,其所应具备的能力体现概括评价为核心素养。实际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工作的方向就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如何通过先进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那就是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素养为尺规、以融合为保障的这样一个课堂教学形态。用信息技术方式来撬动学校的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使课堂教学信息化。其实,它不仅仅是技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要求教师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来认识,继而引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转型提升,使学校的教育适应“核心素养”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快速地适应发展的需要,学习掌握应用信息化工具改变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学科教育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达到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培养这个目标是当前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
        2利用丰富的美工材料,激发兴趣
        美术作品主要利用不同的线条、形状等组合成视觉的形象,以此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内容。小学美术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并体验周围环境,并用手中的笔和颜色反映出来。小学生的好奇心重,对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十分感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开展小学美术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关注点不是一成不变的,为此,教师应综合运用不同的创作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身于美术学习。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准备更加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具,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厘清思路,开展美术创作,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美术材料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品味绘画艺术,在欣赏中感受美术。如,《雕与刻的乐趣》一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雕刻艺术,其与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并体验雕刻过程中的乐趣。教师应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雕刻一件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各类雕刻作品,寻找身边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想象,将平面的内容用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鉴赏《吹箫引凤》雕刻作品。这件作品由和田玉独籽雕就,高浮雕仕女梧桐树下吹箫引凤的情景。创作者以凤鸟与人物的大小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与空间的广阔感。作品正面取金色玉皮巧雕凤鸟,翎羽刻画细腻。画面中线条柔美,构图简练,整件作品富有浓郁的东方古典艺术气息。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会探索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主动参与美术课堂,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美术课堂的学习效率。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学习借鉴他人的绘画技巧及其雕刻的细节和技巧。这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学生可以将知识内化并将其运用于美术创作中,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3合理应用歌曲元素,注重剪纸教学开放性
        剪纸艺术本身是学生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剪纸学习之前,善于发现美,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细节性的观察与分析,具体找到美术教材中关于剪纸教学的亮点。其次,借助美术教师的深入讲解,促使学生全方位了解剪纸的操作方法,最终结合所有剪纸的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剪纸艺术。要想实现这一点,需要美术教师借助音乐的表现形式,将音乐元素与剪纸艺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将剪纸艺术与音乐元素整合在一起,设计开放性剪纸教学课堂。例如《巧巧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巧巧手》,组织学生利用单一的材料进行裁剪,有的学生将纸杯上方剪开,折叠成花篮的样子,还有的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小女孩的形象,并进行裁剪,利用卷的形式将人物的头发与裙子的褶皱花边呈现出来,全方位提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4在自然中切实感受美
        使学生能够发现美,继而感受美,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手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大自然就成为了美术课最好的教具。虽然小学生可能暂时难以感受到印象派画作中光影的美,但自然中鬼斧神工的景象,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存在。以《春天的色彩》一课为例,水粉画是重要的绘画形式,该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以春天这一季节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水粉画感受不同色彩的魅力。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这一课安排在春天,也就是第二学期的开始。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如,让学生带一件最能代表春天的物品来学校,或拍摄一张能体现春天特点的照片。如果没有条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意识地欣赏教室窗外的风景,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色彩。在绘画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自由发挥,以水粉画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色彩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如:冷色调给人清爽之感,暖色调给人舒适之感;黄色给人温馨之感,红色给人热情之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水粉颜料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水,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区别并学习调色,进一步了解色彩对水粉画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水粉画中比较特别的画法——点彩笔触描绘春天比较常见的花朵、树叶。教师也要摒弃固有的观念,即便一些学生使用了黑色、蓝色等不常用来描绘春天的颜色,也要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加以鼓励,切忌直接否定他们的创作。
        结语
        美术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改变了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师将教学的重点从以往美术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美术专业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到更多的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中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创新实践,提高自身的美术学习效果。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掌握美、创造美,体会到美术的乐趣,逐步掌握良好的绘画技巧,为今后更好地学习美术课程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2]陈仪敏.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美术核心素养[J].课程教学研究,2019(06):55-56.
        [3]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