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德育 智慧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魏裕宝
[导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最基础的启蒙阶段

        魏裕宝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星溪小学 353602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最基础的启蒙阶段,在小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也增强了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效的生活化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很多的益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强化了小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因此,本文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出发,探索并且思考更加有效的生活化实施对策。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实施对策分析;生活化
        对于处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深远,教师与学生的密切沟通对小学生的学习也十分重要,提高德育课堂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生活化的有效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现阶段问题
        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小学作为教育最基础的阶段,家长也更加重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将德育教学融入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才能提高小学德育课堂的质量。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依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方式比较盲目
        首先,德育课堂教学教育方式比较盲目,在进行教育以及生活化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因此,德育教学方式的盲目性直接影响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小学德育教学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改善,在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需要对德育教学落实工作更加关注,并且付出更多的努力,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德育教学目标与任务,提高德育的学习效率。[1]
(二)缺乏专业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训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中,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生活化教育过程普及程度不够,教师也缺乏专业的教育素质,未经过专业的培训,不能熟练掌握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教师的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都会对学生起到了模范作用,为了使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生活化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教育培训以及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十分重要。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过程缺乏趣味性
        教师的教育过程缺乏趣味性,也没有总结出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教育方法,难以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融入,缺乏趣味性的德育教学过程与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都会影响最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对德育教育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无法在教育的活动中灵活地对知识进行应用,无法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接受和思考问题,不够集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刻板的教学方式甚至会导致德育教育无效,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进步。


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质量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德育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方式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教育事业也一直改变与进步,小学生德育生活化教学工作也应该不停地发展,使教育工作一直保持在动态进步中,不应该一直循规蹈矩,坚守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而应该注重创新,尤其是对小学德育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创新,当代学生们兴趣爱好十分的广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育的内容上与方式上一定要与时俱进,注重课外实践与课堂学习相结合,与小学生的生活更加贴合,同时也要保证小学生德育教学中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使德育教育的质量有效地提高。[2]
        在进行小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实践活动时,以分组的形式完成学习工作,更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加强小组的活动力度,加强小组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度,在完成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评与互评的方式互相指出自身存在问题,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能使学生德育活动效率提高,在生活化的小组活动过程中,掌握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思想变化,适当地加以心理辅导,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完善教师德育教学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为了解决我国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生活化教育普及程度不够、教师也缺乏专业的教育素质等问题,就应该完善相关培训机制,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教师的全面发展,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打造高水平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教师德育教育的培训过程中,小学教师面对思想相对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时,不仅应该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还应该加强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掌握具体的德育教学方法。因此,充分保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育的质量就应该对小学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形成了完整的培训流程。
(三)开展生活化情景德育教学,增强德育课堂的趣味性
        开展生活化情景德育教学,增强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借助多媒体、巧用故事的进行拓展、利用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德育教育的趣味性,通过问题去帮助学生开阔自身的思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提升其学习能力。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可以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德育教学的情景,更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独立思考。在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过程中,引入学生参与体制,使学生与德育教师积极配合。在开展生活化情景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大量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实践活动的主体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重点在于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四)使德育课堂深入学生的生活
        为了使小学的学生对德育知识更加了解,就应该使德育课堂生活化的程度更深,将德育知识融入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在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更加理解,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为学生懂法守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对生活化的内容提高关注度,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双方一起参与到德育课堂的生活化过程中,才能提高课堂的整体质量,为德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发展智慧的前提下,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也重视起德育培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区域以及生活区域,可以多设置一些道德与法律的知识标语,使学生在生活场所以及学习场所中都可以对道德与法律知识进行重复性学习,“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明是非,知荣辱”等等。
结论:在小学时期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于小学德育课堂的改进,不断地改善和优化德育课堂生活化的模式与管理方法,来提高小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发展多元化的德育课堂主体,促进德育课堂生活化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惠君.生活德育智慧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55)
[2]潘雪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J].信息技术.2016(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