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谭李君妍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牢基础、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

        谭李君妍
        宜昌金东方小学  443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打牢基础、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美术亦是。但是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方法较单一、课堂环境缺乏活力、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足等;作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上述问题展开研究,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美术教学的课堂有效性。第一,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牢固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第二,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三,应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也已深入课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不断进步,能够使学生充分得到尊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也还是存在部分学生不想动手操作,难以发散思维进行想象的情况,究其原因,应是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1]。
        一.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对于美术这一极具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学科,部分美术教师在这一学科的教学中仍然还运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老师教授而学生被动接受美术知识的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仅仅通过课堂语言讲述绘画、手工等技巧,对于小学生这一群体而言,还仍然理解较为困难。而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相当大程度上能够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直接对许多抽象的绘画方式产生富有想象力的联想。但部分教师也还存在对信息化教具的不熟悉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课堂的真正作用。
        2、课堂环境缺乏活力
        美术教师在塑造课堂氛围方面,仍受传统应试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带领学生学习美术教材中的知识,未能正确的对课堂情境进行构建,造成部分学生难以提起学习美术的兴趣,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这对于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仍存在一定阻碍。加之许多小学还缺乏对信息化数字化美术课堂的硬件配套设备,美术绘画课、手工课等都在同一地点进行,逐渐降低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创作积极性[2]。
        3、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教师以自我讲述为主、学生自主绘画为辅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不仅难以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也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除此之外,也存在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耐心,对于学生在实际动手绘画和进行手工时产生的问题,未予以足够讲解,进而影响学生系统学习美术知识,不利于绘画水平的提升。


        二、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根据教材内容教授学生绘画,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在课堂中设置多个环节,合理设计游戏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举例来说,在《由小变大的画》这一美术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绘画知识,只是在绘画的创新和发散思维方面还有所欠缺,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拼图游戏的方式引入绘画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将不同位置的不同拼图进行拼接,进而通过自己动手得到一个完整的图画。美术教师应多多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一边在游戏过程中展开想象同时也能学习知识,在不断对每一块拼图进行尝试拼接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构图能力。因此,教师应采取针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导入游戏活动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知识[3]。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前提和保障。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并且理解美术知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使其更愿意参与到美术的各种活动中来。除此之外,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结合本节课的绘画主题,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建立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升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效率。例如,在“红灯停、绿灯行”为主题绘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运用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来进行绘画,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室布置一个交通路口的,教师扮演交通警察学生扮演行人,为学生讲解交通常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放学过马路的真实情景和交通规则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了解并记住交通安全标志。在课堂后期,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可以问学生应该如何过马路并且应注意哪些事项,引导学生一起把过马路的场景通过绘画进行还原。促进学生易于投入美术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学生拥有自己的理解后进行绘画[4]。
        3、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应始终是课堂的主体,。由于许多教师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授,使得学生对于美术知识无法全面掌握,因此,教师应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个引导和推动者。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牢牢把握并且还应保证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自画像》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之间以帮助同学画画像的方式开展教学,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讨论和研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绘画能力,确保学生个性化美术能力发展。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能力,而且能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审美能力,也能够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基础素养为切入点,不断优化教学形式,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美育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蓉. 小学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探究[J]. 情感读本, 2019(27):6-6.
[2]乐凯. 基于生态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高段美术课堂架构之我见[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 195(08):138-139.
[3]赖郁. 本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 000(018):120-121
[4]温志珍.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以小学美术课堂为例[J]. 读天下(综合), 2020(12):0177-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