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静
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四塘小学 广西南宁 530216
摘要:教师应该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合理地将其技术运用到教学中,通过学习专业的知识加强自我的修养,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的学习修养。为提高学生素质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小学体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先关策略,促进体育教学的更蓬勃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信息化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融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的意义。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意识到核心素养与课堂结合的重要性,发现当前教学的不足,然后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的正向发展。
1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代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要求,其对于教育的推动具有时代性的意义。与之前强调提高小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相比,核心素养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含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加清晰的目标与方向。而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优化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与能力,让运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习惯,健全他们的人格。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讲到的:如果人们把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都忘记了,那最终留下的将会是教育。由此看来,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量。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其一方面能够帮助大脑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健全各方面的功能,提高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小学生身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时期展开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与身边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存在的不足
2.1教学内容与实践脱离
目前,有许多体育教师由于教学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而又缺乏足够的体育知识储备,因此,在小学过程中往往很难真正达到理论教学与体育实践结合的教学目标。比如说在开始运动前热身的过程中,目前都推荐使用简单的肢体运动,而尽量不要采用直接通过跑步等方式来热身的途径。然而,很多体育教师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束缚,导致体育教学课堂上依旧存在用传统途径完成热身任务的状况,这显然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由此看来,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应该增加参与教学讨论与培训的次数,这样有利于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然后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在使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所保障的前提之下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体育锻炼,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
2.2学生体育观念存在差异
从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表现出了巨大的体育锻炼热情,愿意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并参与到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去。然而,由于每一个同学所表现出来的体育观念存在差异,他们往往缺少承担以及夸赞同学的能力。比如说,学生在跨栏活动中进行收腹跳这一动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无意中将跨栏撞翻,这个时候他选择主动将跨栏扶起来摆好以后再走开。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行为,但是体现出来的是这名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与之相反,在小组体育活动中,一些学生由于对小组成绩不满意而觉得非常失望,甚至还存在责怪组内其他同学的情况,这显然是对比赛精神的意义缺乏正确理解。由此看来,学生体育观念的差异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要素。
3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信息化教学
3.1改变体育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很多教师只会运用简单的一些信息技术,根本无法熟练地从网络上搜集到自己所需要的数字信息资源,这使得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受到了最根本的阻碍。
因此,只有要求教师不断强化自身对于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让教师更加从容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在备课时能够快速地搜集到大量的贴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图片、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熟练的操作多媒体技术设备,在课后能够广泛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拓展教学,在计算机给出专业分析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进行评估。
3.2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往往丢给学生固定的动作指示图,让学生比猫画虎的学习。但是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再加之指示图的指示是静态的、二维的,对于动作的指导与描述是十分具有局限性的。仅仅凭借着一张图片学生根本难以全方位的掌握动作的姿势与动作要领,从而十分容易对动作产生错误的解读,影响动作的规范与标准程度,甚至可能造成学生由于不规范的锻炼而产生骨骼磨损、跌倒受伤的情况。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加要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
3.3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通过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和综合数据分析,我们发现93%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表示相较于传统的体育课堂而言,自己更加喜欢信息化技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原因有:信息化技术下的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能够更好地展示更多体育运动的正确姿势与方法;能够利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的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得知,信息技术是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趋势的,借助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与注意力,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所提供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相关内容也往往是更加的科学与精准,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体育知识。
3.4科学规划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是一门针对学生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学科。通过体育教学实践能让小学生身心得到成长的同时,获取一定的体育知识。但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因为没有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科学教学,所以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并未全面考虑学生生理负荷、生长发育等多个因素。基于此,科学化展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就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以生为本地科学开展体育理论与实践,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从而对学生身心起到积极影响作用。
以“跨越式跳高”教学课程内容为例,教学重点中的助跑速度、起跳衔接、过杆动作技巧等,对于身心负荷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开展教学时,首先对小学生进行理论讲解,让小学生对跨越式跳高中体能要求、跳跃过程等进行全面认知。开展课堂趣味问答,让学生对“跨越式跳高”课程有更深的印象。其次在课堂上应从助跑、起跳、过杆再到落地进行跳高标准示范,示范结束后将动作技巧、口诀等进行重复示范与传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最后让学生根据个人体能状况进行适度练习,教师则在一旁进行巡视与纠错,并做好保护。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覆盖了各个区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还在教育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是关键性的阶段,体育课程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在学习中的巨大压力,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教学中也影响重大,可以促进学生的推陈出新,提升体育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宁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6):88-89.
[2]谢艳平.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85+91.
[3]罗川.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知识结构化教学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9):87-88.
[4]向玲艳.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