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爽
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滴道学校 黑龙江 鸡西158150
教育教学的方式往往会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进步,我国信息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互联网+”带动了各个产业的信息化发展,包括教育教学领域,尤其表现在音乐课堂教学,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有趣。
1.以人为本,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
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课程改革中各学科都在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提升教学效果,因而音乐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之余,也可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让新技术为课堂教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现代化手段的音乐课堂是枯燥的,完全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音乐课是失败的。道理很简单,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教学的主体是人。所以无论怎样的教学条件,音乐教师都应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智力为目标,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
2.让信息技术的应用辅助音乐教学实现学科教学目标
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及学科教师具备现代化教学意识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本课充分挖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实现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提升学生音乐鉴赏个性化,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音乐表现力、音乐合作能力的课程精神。教师不仅借助这款软件让学生们进行了大胆的演奏尝试,还最大限度的为他们提供了音乐实践、音乐创造以及合作探究的空间和平台。
3. 让学生体验使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音乐课堂教学的美妙与不同
音乐语言是通行全人类的,但是每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力又不尽相同,成语“高山流水”就体现了人类对音乐的丰富理解力,然而依然有很多人无法听懂其中的韵味。通过可视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为美妙的音乐配上更好理解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欣赏音乐中蕴含的深意。音乐中所包含的思想与境界,有时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之形象化,促进学生想象,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可视化,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更加生动而易于共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感受音乐的美好。
4.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
理论教学历来都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难点,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对学生无吸引力;另一方面,音乐课课时少,学生没有太多上课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音乐课堂扩充了时间与空间,它能将不同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组织在一起学习,也能将在学校未完成的课堂延伸到家中。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机会,更为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了保障。同时,由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构建而成的音乐课堂将会把教师解放出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且枯燥的音乐理论与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被学生接受。
5.扩充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传统的音乐课堂学生的选择少,兴趣低。将多媒体视听技术能够将大量的视频、音频、图文影像等资源也转化音乐课堂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课堂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原创作品、影视原声、各种乐器图文资料、名家画作、照片等等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内含的形式,这些资源很容易在网上和多媒体系统里传播、共享。网络与多媒体环境下的音乐课堂,教师与学生的选择更加宽广,知识的容量也变大了。不过老师要为学生进行严格的把关,将优质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不能让学生被低俗的内容污染。
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音乐处理能力
音乐器材价值昂贵,很多学生只能望而兴叹,进行声乐方面的训练。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的机会。当前有不少功能强大的APP能够提供乐器模拟和音效加工等服务,能够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处理音乐,进行创作的乐趣。
7.在正确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让信息技术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
当前我国课改工作不断推进,在我国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倡导素质教育的理念。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因为加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教学形态。而这种教学形态的形成不是由信息技术决定的,它是由教师与学生决定的,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才能构成课堂。音乐课堂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从音乐中感知美和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手段要始终围绕着正确教育理念的引导来选择与进行。
8. 信息化手段与音乐教学的融合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现在也正处于开发与实践阶段,到底在音乐课中哪些课型适合用,哪些课型不适合用也值得商榷。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用光、影、声、像、图文等全方位的感观刺激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作为老师要客观地看待此类现象,不能盲目地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若毫无节制的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变成了课件的展示舞台,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止步于一放一听之中,用设计好的课件取代学生的思维模式,用事先准备的流程取代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认为这也是不科学的。音乐教学课堂之上作为一名传道授业的老师注意力应当聚集在学生表达中,教学形式和手段是为学生服务的。让现代化技术协助音乐课的进行,而不是喧宾夺主。事实上,相较于专业的影像资料,老师声情并茂的现场演唱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情感上的感染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所有使用的手段和方式不可背离学生这一根本,在课堂上使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全方位感观刺激的优势,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从而取得更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将音乐教学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使之与音乐教学过程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了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变革,使高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学,实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只有科学合理的使用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才能够将信息技术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如果仅仅形式化的在音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或是对于信息资源无节制的使用而不加以甄别,不但无法收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反而可能影响学生的音乐课学习,起到反效果。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的融合还值得我們更深入的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