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谢杨慧
[导读]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份。

        谢杨慧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世纪学校  324000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份。空间观念的培养常体现在日常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本文试着结合一些实例的细节处进行分析。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考
        “体验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的行动,看似仅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但因为它同时伴随着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获得等种种内在精神活动。因此,它实在可以说是个体整个身心过程的全面激活。我们要精心创设情境,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去经历这样的过程,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      我在教学1立方米时创设的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搭起了一个舞台。
【现场回眸】:
师:刚才大家自己总结了什么是1立方米,那么,我们怎么才知道1立方米有多大呢?
生:可以用一米长的木条搭个框架出来,就知道有多大了。
师:好,我这里就有米尺,要几根才够用啊?
生:12根。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正方体有12条棱。
师:对啊!(遗憾地)可是我这里只有8根啊,不够用啊。看来今天我们看不到1立方米的框架有多大了。
生:(思考后)可以!可以搭成。
师:可以?那你们小组试试!(生小组合作在地面上开始搭建了)
师:框架里面所形成的空间就是1立方米,大家现在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还能用更少的米尺搭建1立方米的框架吗?
生:(思考)可以。
师:说说看,在什么情况下?用几根?
生:借用一个直角的墙角搭建,还可以更少,3根就够了。
师:(怀疑)你们试试。
师:是啊,同学们合理的利用身边的资源,用比12根少的木条一样可以搭建出1立方米的框架,认识了1立方米的大小,真了不起!那这一平方米里面可以“塞”进去几个人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一生直着身子站了进去。
生:不行的,身子不能超过上面的那个面。(边说边比划)
师生一起数出人数,共同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
        教师不囿于课堂的封闭状态,使问题不断地产生与整合,也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与集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创新。不但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了1立方米的大小,还教会了学生合理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并对1立方米有了充分的体验。实践证明,每个学生对自己思考过了的方法印象更深刻。在这个问题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正确解读教学内容,深入挖掘
    《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从表面上看,其知识点似乎是孤立的,面、棱、顶点各有其不同。但仔细思考,在面、棱、顶点合为一体的一个长方体中,它们之间还有其内在的联系。我们在解读教材时关注挖掘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凸现这样的联系,学生的认识、思考也会随之深入、深刻。对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作这样的解读:面与面相交产生棱,任何一个面的长、宽与相邻的面的一条边相同的;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即为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棱的长短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长方体棱的长短变化时,面的大小也会随之变化。我们可以把这些充分对教材的深层认识融合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
【现场回眸】:结合学具操作结果认识长方体的顶点、棱及长、宽、高
师:老师给你的接头在盒子上是什么?
生:角。
师:在长方体里不叫角,叫顶点。(板:顶点    8个)
师:老师给你的管子在长方体盒子上有吗?摸一摸
生:(边摸边说)边。
师:多媒体演示:前面和上面相交产生“棱”。右面和上面相交也产生了棱,右面和前面相交也产生了棱,其他看不见的地方也有棱,一共有……
生:12条。
师:这3条棱相交于同一顶点。
师:如果现在还要搭一个长方体,你有什么经验要教给老师?
生1:相对的2条棱相等。
(师引导得出4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多媒体演示验证棱相等。)(板:棱    12条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出示:学生搭得不成功的长方体模型。
师:为什么不行?
生1:相同颜色没有相对。(并修改)
师:为什么行了?同一顶点上的棱你发现了什么?
生1:同一顶点上的3条棱长度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
师:为了便于区别,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板:长、宽、高的概念)
师:现在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再搭一次长方体。
师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各部份的名称。
    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和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教材,是正确解读教学内容,也是深入挖掘教材,把教材读“宽”读“厚”的前提。在这个细节中,教师借助直观学材以及多媒体的演示,巧妙的渗透了空间当中“固点、串线、组面、成体”的重要数学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是由多个细节组成的。要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成就精彩课堂,需要我们不断从课程理念出发,用一颗灵动的心去感应细节,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细节,去关注每一个课堂细节。滴水可折射阳光!因此,我们要着眼于课堂细节,从而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虽大,也需要在细微处着笔墨;活动细节虽小,亦能从中触摸数学的精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