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日木勒
锡林浩特市蒙古族中学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026000
摘要:高中阶段的生物教育学习难度较高,课程知识体系中理论知识较多,为提升高中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改善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当主动采用具备较高使用效果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课本中基础性知识的内涵与现实价值,发挥一定程度的辅导作用,为学生的课上自主探究指明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现代高中生物课堂上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必要性,并指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可行教育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应用路径
前言: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具备突出教学效果的独特教育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以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为有着不同思维方式的高中学生设置各具特色的课上探究方式,可发挥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理解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常见生物学规律的思维路径。
一、在高中生物教育中运用启发式教育的现实意义研究
为达成既定的高中生物教育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身的疑问,并质疑教师所提供的案例与知识点的实效性、可信性,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学习,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集中自身精力学习与生物学有关的实用性知识,让高中学生由被动接纳教师所讲解的复杂知识点转变为主动探究所学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内在构成。通过组织开展启发式教育,教师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生物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基本过程,强化多数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力与分析能力,让学生透过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发现生物学的现实价值,学生可在这一学习环节中逐步发展自身智力与思维能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难以理解的复杂学科问题,积极使用高效、便捷的学习技巧。生物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富有张力的宽松气氛,与受教育学生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交流,认真聆听高中学生面向教师所反馈的意见与思想观点,指出学生现阶段所犯的主要错误,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与优点[1]。
二、提升启发式教学应用效果的可行实施策略分析
(一)合理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生物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面向学生提出可启发学生思维的特殊问题,问题的内容理解难度、复杂性视高中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效率而定,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使问题与本阶段生物学科教育的基本内容相联系,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快速抓住解答问题的关键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发展。生物教师应当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详细描述问题,并基于学生可利用的学习素材构建一个前后内容具备紧密衔接性的良好问答情境,避免在生物课堂上提出内容简单、形式直观的问题,而是应当提出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的高难度问题,并逐步引导学生体会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理论要点与关键性理论,紧抓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难点。例如在讲解《细胞》这一部分的生物学知识时,生物教师应当在课前根据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习惯等基本要素,设计富有感召力与启发性的针对性问题,如“细胞膜、细胞核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等问题,并鼓励高中学生在详细阅读课本中的相关章节后,进行集体讨论,深入分析细胞核的内在结构与其在生命活动中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教师必须在面向学生介绍细胞各部分结构时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正确使用生物学术语,规范学生解答问题的基本路径与探究方向,营造良好的课上问答互动氛围[2]。
(二)引入生活化学习素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为促进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提升其生物学学科素养水平,生物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常见的生物学规律,自行设计多种容易操作、安全快捷的小型生物学实验,让多数学生能够不断搜集可利用的生活化学习素材,在持续性做出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生物学的本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深化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预定的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目标。例如在讲解《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部分的基础性知识时,教师应当使用多媒体设备在课上播放详细列出生活中各种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的图表,并引导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体验对个人行为习惯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根据自身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合理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3]。
三、结论
为强化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备较高可行性的启发式教学计划,不断拓展学生获取最新生物知识的途径,培育高中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技能的兴趣,降低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抽象性与复杂性,组织开展带有一定情感性与灵活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课程知识体系中主要难点的性质。
参考文献:
[1]王宏斌.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巧用[J].科技资讯,2020,18(25):82-84.
[2]李进.浅析如何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高中生物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9(05):172.
[3]袁玲.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以选修一教材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