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 邹昌盛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正确思想认知、价值观念的培育与塑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邹昌盛
        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道蔡店中学  湖北省武汉市430323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正确思想认知、价值观念的培育与塑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知识构架、教学内容、育人导向上也更为贴近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这使得切实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全面彰显其育人价值与功能,显得尤为必要。同时,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提升、人生倾向塑造、意识形态建立的关键转折期与过渡期,以致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载体,实现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与具体内容为辅助,灵活开掘教学素材、充分变革教学策略、有效强化教学手段、不断拓宽育人路径,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悟道德与法治内容的价值,并将其充分践行于生活领域,在诸多有效性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引领下构建完善人格,获得更好发展。
        关键词: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进入新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新课程的实施、新课标的颁布,国家和社会对学生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培育也更为关注。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则扮演着学生意识形态塑造的主阵地角色,可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以此,教师在探究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时,应该切实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与制约,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强化,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态度、价值观等培育,并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将有助于教学效能提升、增强的各类资源、素材、方法、工具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思想、认知上获得更为丰富的刺激与感召,为确保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而奠基铺路。
        一、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针对一些比较宽泛、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营造出鲜活、生动、丰富的教学生态,对学生在思想、认识、感知上给予多元刺激,以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在深度体验与充分参与中领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与本真,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一方面,加强对导入情境的构建。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在教学导入时灵活引入音乐、视频、图画等媒介素材,使学生在多元化感召下积极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与解析,并将教学内容与自身生活实际紧密关联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丰富性,更利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调动。例如,在开展与“挫折”相关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中引入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并组织学生在试唱、聆听中感知“挫折”之于人生成长的意义,在更为活跃的教学氛围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另一方面,加强对活动情境的创设。根据学生对不同知识的理解、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将游戏、竞赛、展演等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思想认识的转换,重新审视自身行为举止与思想认知是否符合要求,在活动情境的驱动下塑造健全人格,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认识、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开展“消费者的权益”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超市购物”场景引入课堂,即时创设展演情境,由班级学生自主扮演不同角色,就“超市”中的“侵权”行为予以回击,灵活应对,在活动体验中理解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与意义。


        二、切实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认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灵活解决生活问题,在实践与理论结合中转变思想认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育人目标之一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彻底摆脱长时间单一性理论讲授的误区,多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政治、热点事件、焦点议题等,并组织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国内实际联系起来开展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同时,由于很多时事新闻、热点事件均来自现实生活,可以使一些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显得更加直观、具体,为促使学生实现认知迁移与能力提升而提供更多帮助。例如,在开展《关心国家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两会”“十九大”等作为引领,通过分享两会精神、宣讲十九大报告等方式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看新闻、聆听报告中了解其中的蕴含的国家发展目标和规划,让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而且,在诸多生活案例的引领下,学生的思想认知也会发生显著转变,更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三、深度整合各类资源,引领学生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个性意识较强,其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思维与方式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加强对各类资源、素材的搜集与开掘,并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多元视角了解社会现象、丰富知识储备、树立正确观念、提升思想品质。例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自学活动,由学生自主搜集一些有关中外身残志坚、坚韧不拔、让生命之花绽放出光彩的名人事迹,并在课堂分享交流。同时,对于学生所搜集的一些典型事迹、案例、素材等,在教室内设置专门视窗,让学生以图画、名人名言、故事介绍等方式予以展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蕴含于伟大人物身上的宝贵品质,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自身核心素养,在学与思中领悟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内涵,获得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与培育。
        四、结论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校开展学生德育、智育、情育的主要途径与载体,其教学效能直接关乎学生思想品质与价值观念的塑造,更切实影响着学生人生发展与自我实现。因此,教师应该在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上寻求突破与变革,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措施、方法、工具,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与认知导向上开展科学引导,以促使学生在深度实践与参与体验中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转换为基本能力、素养、意识,并带着更为浓厚的兴趣、更加饱满的热情、更为迫切的夙愿解决现实问题,转变思想认识,提升人生定位,逐步建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全方位、多角度领悟道德与法治教学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更好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孙培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好家长,2019(96):80.
        [2]曹志荣.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6.
        [3]樊社教.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9):58.
        [4]江林丽.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09):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