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的心路———用微项目撬动西游悦读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姚芳琴
[导读] 当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困境

        姚芳琴
        湖州市第五中学 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当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困境,可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推动实施。以“项目”为平台,让学生在语文活动实践中直面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驱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出古典小说名著导读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项目学习;名著悦读;西游记;情境任务
        名著导读是统编初中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西游记》作为一部半文半白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在阅读中给初一学生造成的压力不小。如何实现高效阅读,助力学生抵达阅读的“理想国”是笔者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广泛采用项目化学习进行教学,它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 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由此可见,开展项目化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高阶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
“悦读拾光,毓仁慧心”悦读节开展是我校区语文组的特色活动,笔者采取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推进《西游记》名著阅读的教学,试图以项目驱动“活动”,在情境任务中实现“探究”,提升高阶思维及实际运用能力。
        一、准备阶段:确定项目,目标锚定
        早在暑假,笔者便给新初一的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请学生以时间为轴,制定私人阅读计划,为项目开展做准备。
        (一)任务驱动: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微项目名称    西游发布会,制作微手册
项目目标    悦读节之书展活动,举办班级发布会,制作《西游记》手册(编辑、排版,配制插页、配图)向同学们推介《西游记》这本书。
学生需知道    1.吴承恩的基本信息、生平经历
2.《西游记》创作背景
3.阅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方法
学生将理解    1.情节构想2、人物塑造艺术手法3、主题意义
学生将要做    1.多种形式展现对《西游记》的理解(封面设计、微课、课件汇报展示、取经故事会、超级说书人大赛)
2.设计《西游记》手册并推介这本书。
相关学科    跨学科实际运用(结合美术、地理、信息学科)
高阶认知    主要的认知策略:创见、问题解决、系统分析、决策
实践与评价    探究性实践 审美性实践 技术性实践 社会性实践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在活动前期,笔者设计了多样的小组合作任务单。
        (二)选择专题:在合作中提升能力
        1.略读——西游人物我来说
                                                 小组活动单
   驱动性问题:孙悟空是不是一个英雄?  
  任务与结果:(1)完成孙悟空人生转折图(2)确定立场,收集文中支撑观点的论据。
(3)举行“孙悟空是不是英雄”的辩论会(4)对比影视作品《大闹天宫》《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5)项目成果:西游人物研究报告(发布校园论坛)            
        2.跳读——西游情节我梳理
                                                 小组活动单          
        湖州五中在阅读节期间开展的超级说书人大赛正在招募选手,如果你是说书学习者,这里有导师手把手给你指导!来吧!我们等着你哦!
            超级说书人------“取经故事情节结构模式”梳理表
取经故事:                      开头:
妖精来历:                      如何解决:
                                                 
3.精读——西游智慧我汲取 小组合作单
    试看西游人物,英雄几多风流;百姓谁人不赞,智慧千年流传。《西游记》中的人性细节对人情世故与处世智慧对于我们仍有重要意义。请结合内容进行阐述。
4.解读——西游主题我来探  小组合作单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有追求,有信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支柱,同学们在阅读节中重读经典《西游记》,开展了主题班会,同学们以“何为真经,何为八十一难”展开讨论,请结合小说内容阐释。


        二、实施阶段
(一)自主协作,共享资料
   为了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教师提供了三类资源
1.资料:《教师教学用书》中关于《西游记》的解读和鉴赏;
2.线上学习:《喜马拉雅》音频推荐:马瑞芳品读《西游记》
              胖凯笑侃《西游记》  视频:《历史上的玄奘取经》
3.参考专题公众号:“西游记学刊”“解读西游记”“西游记”
(二)活动探究,作品制作
1.第一组
        人物我来说:在小组探讨中开展“人物分析,研讨辩论”活动,把握人物分析中的难点,即神性、人性与物性的有机统一,体会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撰写人物研究报告,对人物进行总结和推介。
2.第二组
         情节我梳理:成员选取自己喜欢的取经故事,,采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梳理情节,最后由组内的“说书人”辅以动作和神态,给同学们带来精彩生动的评说。
3.第三组
        智慧我汲取:这组成员捕捉了《西游记》中的人性细节并对人情世故与处世智慧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实用的电子版人情手册。
4.第四组
        主题我来探:《西游记》内涵丰富, 为同学们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主题探究组通过资料查找,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
三、评价阶段:成果交流,活动评价
(一)互动交流,在分享中深入理解
1.成果内容,丰富多样
         其一是阅读活动创造的显性成果,在推介会中展示了各组的代表性创意成果手册
组一: 制作西游人物简历,撰写人物研究报告,配上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图文并茂;
孙悟空人物研究报告如下:
         我们都需要一位英雄供我们敬仰,给予我们希望,激励终生。我们听着他的传奇、他的冒险、他英雄式的丰功伟绩一路成长。他就是孙悟空。
         在原著中,他是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形象,他集中而又复杂地体现着《西游记》情理之争的主题。孙悟空是自然之子,作为猴子,他极端好动,永不安生;作为人,他“一生受不得气”;作为神,他追求的是个性解放,只要谁束缚他,他就反抗谁,反抗成为孙悟空性格的本质。但随着时间推移,那颗石头在悄悄融化,由铁石心肠的“石猴”逐步变成有情有义的“真人”。他那勇于抗争精神、扶助弱小的品格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与时俱进,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组二:制作西游情节梳理手册
         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分析主要情节的结构模式,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并能派“说书人”大胆自信讲述故事。说书人讲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曲折,让大家感受到了人物间紧张曲折、斗智斗勇的过程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白骨精不仅长得美,更有大智慧。她懂得怎样伪装自己获取信任,一步步离间唐僧和悟空师徒之情,巧言令色,玩弄人性于股沟之间。
         此外,小组成员并运用了一些地理、方位、信息统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根据西游情节绘制了路线图。
组三:《西游记》中窥人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实用的电子版西游人情智慧手册
部分内容呈现如下:
1.重视亲情:牛魔王恨孙悟空收服红孩儿,欺负罗刹女,最后请菩萨解围,表现出了妖魔身上亦有浓郁的亲情。
2.团队合作:“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车迟国的三怪本是结拜的兄弟,在与悟空斗法的过程中,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而是齐心协力与师徒对抗,彰显了妖魔的人情味和团队合作精神。
3.未雨绸缪:孙悟空荣归故里,每天操演武艺,安营扎寨,霸占一方。忽然一日静坐,想到,“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犯,我们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应对”。联系后文天兵天将来围剿花果山的情形,不得不佩服其未雨绸缪、深谋远虑的才华。
组四:西游主题探究手册
         课堂部分实录如下:
1.度厄,是人生的常态
         生甲: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全是唐僧的坎坷和苦难。唐僧道“这个极乐世界,也还有凶魔欺害哩!”一方面辛辣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另一方面启示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遭遇许多磨难,我们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只要初心不改,不断去尝试,终有一天,逆境会过去。
         师:度厄,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人生变化万千,遇到它并不代表不幸将要来临,也许它只不过是命运对你的考验。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2.善良,是一种选择
         生乙:在三打白骨精中,唐僧真的完全被白骨精的幻化之术蒙蔽了吗?其实不然,大圣第一次除妖后,那些斋饭现了原形,他的心中已然信了几分,但即便知道对方是妖,也不想伤害。我想,这就是他能够取得真经解救世间苦难的真正原因。
         师:人间冷暖,无非就是用很多个善,去化解所有的恶意;用很多个美好,擦拭世间的肮脏。
3.自己,是最大的敌人
         生丙:“心猿意马”是《西游记》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这四个字可以代表唐僧的私心杂念。初见女王时的“似醉如痴”,对于三藏来说,是一场“桃花劫”。这是人性中最大的一次考验,因为他所要面对的敌人,是自己。最终,唐僧挥剑斩情丝,也是他扫除心魔,战胜自己的过程。
师: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你前进的脚步,除了你自己。
3.成长,是阵痛的蜕变
         生丁:成长是一场百折不挠的历练,是相互磨合的默契,是一路负重前行的责任,也是伴随阵痛的蜕变。
         师:一路取经,一路成长。一路修行,一路修心。
         其二是阅读活动内蕴的隐性成果,即在操作方法、行为习惯、思维角度等方面获得的隐性成果,由此形成名著阅读方法体系借以指导其他经典名著的阅读。
(三)评价成果,提升阅读层次
      小组成员从内容(叙述完整清晰、生动吸引听众)和表达(声音响亮、自信大方、形式创新)两方面对推介成果进行评价。
         项目化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根据现实生活实现知识的再建构,而知识的再建构需要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转换并产生新知识。在阅读推介会中对人物、情节、创作手法、主题有了新的认识 ;在驱动问题的研讨中把名著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对照解读更富有意味,均是在新的情境中产生新的迁移与新的知识。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是主场的实践者,成为了真正的“学习者”。在实践中仍需要老师与学生持续不断地探索,这个探索甚至可能是持续终生的。“以终为始”的“终点”究竟在哪儿并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我们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视角去看见终点,唯有如此,才能让“终”迈得更清晰,更长远。
参考文献:
        ①选自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 10 页。
作者简介:姚芳琴,研究方向:初中语文名著教学,单位:湖州市第五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