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秘伟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特色办学理念与学校课程建设之间相互作用:特色办学理念拉动、指导和引领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还可以推动、扶持和跟进特色办学理念内涵的延伸和拓展。
关键词:特色办学 办学理念 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只有构建符合学校教育哲学的课程,才能走出特色办学之路。一个学校的特色是靠丰富的课程创设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是学校办学思路最丰富的展示,培养什么样的人就需要有契合这一目标的培养基地,这一培养基就是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我先后考察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名校,经过深度思考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特色办学理念及其引领下的课程建设。
一、特色办学理念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一)怎样提炼特色的办学理念
研究学校发展沿革。从学校发展历史中寻找文化的积淀、岁月的痕迹等,回头看来时的路,提炼特色办学理念。如朝阳市育红小学的“大美润泽,育师生共同成长”。
研究学校现实状态。从学校的现实情况中寻找自身的优势,领导班子的特征、教师队伍的特长、生源地学生的特点,社区与乡村的实际、人口结构与受教育程度等,低头思考寻找立足点,提炼特色办学理念。如朝阳市双塔区凌河小学的“爱的教育”。
研究朝阳当地历史发展。朝阳的四大文化(红山、化石、佛教、三燕),与赵尚志等英雄事迹的红色文化,从朝阳历史中提炼特色办学理念。如朝阳县尚志红军学校的“传承红色基因,成就红色教育”。
研究朝阳市当地的今天与明天。如高铁的迅猛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以此提炼特色办学理念。如凌源市凌河小学的“绿色教育”。
研究国内外教育发展的今天与明天。如感悟终身学习与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大语文与全民阅读的活力,体会习惯养成与全面发展的生命力等,提炼特色办学理念。如朝阳市双塔区燕都小学的“养成教育”。
(二)怎样促进特色办学理念的生长
坚持学习有关学校的先进经验。寻找相近、相似和相关的典型学校,采取走进去请出来的方法,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使我们的办学理念更加丰满。如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办学理念。
坚持长期探索本校特色办学理念。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在认识中逐渐思考,促进特色办学理念不断生长。如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办学理念。
坚持学中想、做中想的有效做法。让想贯穿学与做的始终,深入思考相关问题,以问题为思考导向,以行动为思考任务。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促进特色办学理念的成熟。如朝阳市双塔区珠江路小学的“综合实践让个性之花尽情绽放”。
(三)校长怎样引领师生确立、内化、丰富特色办学理念
校长首先是思想的先行者、探索者、领跑者。
校长是思想的先行者。校长是用脑袋走路,善于思考。校长要加强学习,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理念。如南京市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的“大教育观”。
校长是思想的探索者。校长要出思想,积极构建思想体系,及其用准确、新颖、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如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的“珊瑚最红,孩子最亲”办学理念。
校长是思想的领跑者。校长带领师生一起跑,集思广益,广开言路,相信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将校长的思想逐渐内化为团队的深刻认识。如李希贵在山东省高密一中任校长时提出:“为四十岁做准备”的办学理念。
事实上,校长在办学理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校干部、教师和学生及家长也都起着主体作用。
二、课程建设的规划、落实与充实
(一)课程建设包括哪些任务
课程建设包括的内涵很广泛。如课程设计、课程生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力争做到课程设计有创意、课程生成有寓意、课程实施有深意、课程评价新意、课程保障有暖意。
课程设计,是课程的顶层设计,突出创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等。
课程生成,是课程的系统开发,一般以课程图谱和教材的状态呈现,突出寓意,包括课程结构(侧重部分,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划分的科学性、诸多部分设计的全面性、服务课程标准的针对性)、课程体系(侧重整体,均衡化即各学科之间的课时比例和合理搭配;综合化即淡化学科界限,突出主题教学;多样化即超市课程、可供学生选择)、课程教材(教材即教学过程的所有用品,主要是指各科教科书)。如重庆市中华路小学的“公民素养教育课程”。
课程实施,是课程付诸实践行动的过程,课程达到预期效果的途径,突出深意。其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的“亲亲课堂”。
课程评价,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考核评价的行为过程,突出新意。包括对教师的考核和学生的评估。立足过程,强调成长;淡化甄别,力戒排名。如丹东市凤城六中的“评星晋级评价”。
课程保障,是指有利于课程建设的观念转变、组织领导、配套制度、经费投入、考核评价等,突出暖意。包括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考评保障等。
(二)课程建设的途径有哪些
借鉴外校先进做法、成功经验,丰富课程建设。
聘请课程专家到校指导,聆听窗外的声音,推进课程建设。
发动本校干部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与自身优势,助力课程建设。
动员学生家长中的能人,投身学校课程建设中来,参与课程建设。
寻找当地的退役军人、老战士、英模等,发挥他们的正能量,协助课程建设。
如,凌源市实验小学的“本根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程建设”,就是以上课程建设途径的灵活运用。
(三)校长要引领师生强化课程意识、开发课程门类、使用中完善课程体系。
要强化课程意识。教师既是课程的使用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校长要示范带头,增强课程意识,坚决摒弃过去仅是教科书使用者的单一角色。
校长要引导教师结合学校课程现状,在使用中发现和发明课程建设的元素,开发课程。
课程呈现的方式,首先让我们想到了教材。教材的主体就是教科书。校长引领,教师跟进,编写教科书。
如,朝阳市育红小学的“82种课程门类超市”,朝阳市双塔区凌河小学的“七彩课程”,均是校长示范、师生跟进的成果。
三、特色办学理念与课程建设的链接
(一)二者的哲学思考
特色办学理念属于意识层面,课程建设属于物质层面。物质决定意识,即课程建设决定特色办学理念。意识对物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特色办学理念对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二者的地位不同
把学校比作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么特色办学理念就是人的灵魂,即学校的灵魂;课程建设就是人的躯体,即学校的躯体。灵魂即相当于思想、相对稳定的认识,是隐形的、隐性的。躯体是可视的、显性的,承载着灵魂。
(三)二者的相互作用
特色办学理念与学校课程建设之间相互作用:特色办学理念拉动、指导和引领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还可以推动、扶持和跟进特色办学理念内涵的延伸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