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易地搬迁学生从心融入新环境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彭昔华 陈宋春
[导读]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党的好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已经惠及到千家万户

        彭昔华   陈宋春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桂花学校   414000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党的好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已经惠及到千家万户。平江县“十三五”期间搬迁安置了10743户,共34589人,而随迁子女已成为我校最大的学生群体。让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引导帮忙他们对新环境进行不断的适应成了我们的工作重心。因此,本文阐述当前易地搬迁学生对新环境适应的状况,从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的方面,对迁移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疏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教师方面,要加强师德素养的提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关心关爱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教学方面出发,要使学生在家庭中学会沟通,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交流,学会帮助他人与接受他人的帮助;从家长方面,要与家长进行密切配合,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疏导心理所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方面,要开展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关键词:易地搬迁;新环境建设;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引言
        众所周知,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易地搬迁随迁子女已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对易地搬迁学生的状况进行深入了解,要了解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部分。为了更好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学校、家长、教师等不同的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素质教育的核心进行探索,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环境。
        一、教师方面:提升师德素养,关心关爱学生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升师德师风
        教师最主要的是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思想建设,要提高师德师风,热爱教育事业。对于异地搬迁学生要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本职工作,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付出时间精力。
        (二)加强教学提升教育能力
        教师在对易地搬迁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在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方面,要加强对异地搬迁学生特点的考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要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学习的内容。尤其针对一些基础掌握不好的学生,要注重课下进行基础补习,同时,结合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关心关爱学生,提高亲和力
        教师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尤其针对易地搬迁的学生在新环境适应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教师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因此,教师充分的信任学生,使学生产生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使得学生在获得关爱的过程中可以受到积极的影响。


        二、家长方面:开展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充分做好心理准备
        一方面,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完成,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家长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从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教导,使学生心理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与教师共同的进行策略的调整,使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状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与教师对其的关心,在交流情感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更好的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另一方面,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父母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对于适应环境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处理。比如,当子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父母要让子女进行探索,再不懂的问题共同解决,找到答案。同时,要引导孩子根据兴趣爱好来结交朋友,使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对新环境新学习能够更加适应。
        三、实践方面: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情景游戏,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互动,可以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教学氛围,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之间进行了解,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让异地搬迁的学生更好的融入新的班集体。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好的组织班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真正的对班集体产生情感,形成归属感,进而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四、学生方面: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准确定位
        在对易地搬迁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使得其适应新环境,从学生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定位,再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及时沟通的过程中,了解转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道德品质。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引导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优点进行发扬,对自己的缺点进行弥补。其次,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科学的目标并不断的努力,从而形成成就感和自豪感。在新的学习环境下使学生要产生兴趣,更快地融入班集体,学生进行定期地交流,提升学生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新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易地搬迁学生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需要家长学校教师进行密切联系,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在对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生活与学习,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其次,在家长方面,要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对所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有利于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在实践方面开展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为了使学生避免产生自闭心理,要更多地进行精神层面的关心,加强对学生的疏导,有利于使异地搬迁学生对新环境更加适应。
        参考文献:
        [1]万昌义.如何让学生快速融入新环境[J].甘肃教育,2017(04):44.
        [2]韦雯琳.让异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同享一片蓝天[J].广西教育,2020(28):14-15.
        [3]黄裕花.积极心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J].新课程(中学),2017(06):2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