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与早期差距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毛元梅
[导读] 充分掌握幼儿早期发展的差异化

        毛元梅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信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251899
        摘要:充分掌握幼儿早期发展的差异化,是正确开展幼儿教育的前提。因此,就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发展以及个体化差异的问题探析,是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的必经途径。幼儿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幼儿思维、性格、以及家庭文化基因的传承、生活习惯的栽培等多个方面,由原生家庭与学校教育双向决定,因此就个体差异和学生差距的问题加以讨论,从而指导教学。
        关键词:学前儿童;创造力;个体差异
一、引言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发展走向。幼儿的创造力,主要体现在学校日常的行为活动。比如体育能力、绘画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孩子的创造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是优于农村孩子的,整体来看,创造力要高于农村孩子。
二、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和早期差距因素
(一)学校教育质量
        外国创造力研究专家发现,3-5岁是创造力培养的黄金期;4-6岁决定了创造力开发的程度。由此来看,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期,是由学前教育阶段完成的。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求同存异,找出发展的差异化,对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随着幼儿在校教学接受教育的时间,大小班级学生的创造力在逐步拉大差距。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力强弱,是明显受到学生接受教育程度决定的。优秀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比如学校条件设施、材料投放、师资水平等,促进学生更为积极有效的发展,缩小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据有效数据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学质量与儿童创造力发展密不可分,这是因为不论乡村或者城市,幼儿教育的内在因素,直接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避免对幼儿的创造思维进行设限,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幼儿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尽情地为自己的学习做主。[1]
(二)家庭教育条件
        每位幼儿所处的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文化底蕴是各不相同,不同的幼儿面对不同的家庭背景,而幼儿的父母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父母的职业、性格、阅读量等方面。[2]常言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知识的学习亦或者是学生创造力的开发,都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和见识,进行开阔思维。部分幼儿家庭的父母较为忙碌,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暂时监护,因此,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思维,会受到大人以及家庭氛围的影响,对学生想象力和思维的开发进行了破坏。再者,每个家长的性格和认知各不相同。知识面丰富,知识层次偏高的家长,更懂得知识和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会重点对学生进行培养。部分家庭孩子因父母文化程度的限制,以及父母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导致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未受到重视。因此,家庭的教育和投入,是造成幼儿创造力差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3]
三、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父母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视程度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日常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行为习惯,思维习惯都会成为制衡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4]因此,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培养,建议从孩子的教育的源头开始抓起。对孩子的父母进行教育,让孩子的父母充分认识到,限制孩子未来发展走向的,不是孩子的受教育程度,而是孩子从小的见识、思维开发以及父母的引导。

[5]建议家长重点将对孩子的创造力培养,放在首位。比如,第一,参与幼儿的游戏互动,与幼儿一起开展游戏;第二,顺应幼儿对色彩世界和游戏世界的喜好,为幼儿办理游戏场所的会员卡,每周末或者定期,带领孩子走进玩具世界,进行拼图、堆沙等游戏;第三,为幼儿阅读传统文化以及科幻类的阅读绘本,增加幼儿知识的储备量,让阅读为幼儿打开智慧的大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6]第四,带领幼儿定期、定时地进行出游,前往一个景点或者一个城市、一座学府,让学生从见世面丰富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个没有见过世界的孩子,自身的世界是空白的,难以培养出丰富的创造力。
(二)学校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培养
        幼儿园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段求学之路。人之初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人生发展都有着至深至远的影响。[7]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将学生的创造力个体化发展和差距,视为教学开展的重要课题。尤其,对科班出生的幼儿教师而言,明白兴趣点和学生创造力对学生艺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当前,有很多少年得志的幼儿,表现出出色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呈现出优异的美术作品。这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相关联,一个学生美好的色彩世界,是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与专业知识的教育。比如,常见的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会教育学生学会版画。版画的创作成本低,采用滚墨、雕刻的简单工艺,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在版画的样品选择上,教师可以任由学生自由创作,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创造。在进行版画教学前,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多种版画素材和名家作品,供学生逐一参观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开发学生认知潜能的过程,帮助学生打开创作的通道,发散创作思维。幼儿通过从各种各样的他人作品的学习,有利于释放自己的创作潜能,找到自己的创作灵感。从而开启自己的创造之旅。所有的学习都是先模仿,后超越,在学习中总结创新,更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战略决策。
(三)家校携手,共绘幼儿创作蓝图
        在教育论坛不难看到,很多家长说,陪伴孩子成长,也是重走自己来时的路。[4]随着教育以及经济的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和消费已经排在了众多日常消费的前列,由此可得,家长对幼儿的成长重视程度极高。当然,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丰富的物质基础,但更多的是陪伴与教育,让幼儿更懂得做自己。教育的核心是对孩子有效教学,这需要家长、社区、学校环环相扣,互利共生,携手共谋幼儿发展大计。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交流。家长可将期许的教育方式反馈给教师,由教师改进教学;教师也可将需要家长督促配合,对孩子创造思维开展的教学工作,交由家长负责。鼓励家长参与教学,陪伴孩子一起完成,最大化促进教学成果。
总结:幼儿宛如新生的嫩芽,极富创造力和生命力。学生能成长为乔木和灌木,由学生自身的天赋决定,更由个体化差异的培养决定,在幼儿教学中,教师扮演学生改命、改运的角色,肩负教育重任。需以幼儿为本,肩负教育的责任与使命,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王翠玲.尊重儿童个体差异,重视儿童个性发展[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40-41.
[2] 倪玉菁.郊县学前儿童错误信念的发展及其个体差异[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7-54
[3]张莉莉.绘画教学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35-136.
[4]付茹雪.民间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J].体育风尚,2018:79-79.
[5]王玉侠,李润中,曹惠容,吕朋林.发展学龄前儿童平衡能力的体育运动方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75+119-120.
[6]陈冉.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J].考试周刊,2018:181-182.
[7]刘瑛.游戏与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发展[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9:141-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