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上)   作者:刘亚
[导读] 语文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都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

        刘亚
        贵州省织金县金龙中学  552107
        摘要:语文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都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语文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扎实的基础。阅读作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需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本文将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模式
        引言: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成为了教学的重点目标。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消化理解其他学科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拓展视野、丰富见闻,可谓是受益匪浅。
        一、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通过对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阅读能力的掌握不足,面对阅读题目时,学生会产生抗拒心理,失分率极高。即使教师有心改善阅读教学的效果,再多努力也都于事无补,阅读教学始终不见成效。实际上这是因为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个致命错误,即教师过度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语感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导致学生根本没有通过阅读教学将阅读技巧内化,试问这样的教学又怎会有效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理念,从根本上走出教学误区。重视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知和文章内容的总结分析能力,让学生成为阅读课堂上的主人。在对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后,根据文章内容巧妙引出文章情境,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感受文章情感、梳理文章脉络,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能力。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根据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哪里的冬天呀?在你的印象里,那里的冬天是怎样的呢?”通过这一问题唤醒学生对冬天记忆,听取同学们的想法后再引入文章:“那你们想知道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文字一起感受一下吧。”这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顺利地开展自主阅读。也可以播放一段冬天的视频引入本篇阅读,将学生带入到“冬天”的情境气氛中去,有助于更身临其境地通过阅读感受文章中描绘的济南的冬天,更感同身受地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好的习惯能潜移默化地引领开展阅读活动并使学生在阅读中受益良多,长此以往便能内化成学生个人的阅读能力。在日常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边阅读边动手的习惯,这不仅仅强调的是在教材上的描画,还包含在笔记上的记录。

阅读不在速度而在于质量,学生可以手指着教材、眼睛盯紧文字、心里跟着默读,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眼到、心到、口到,这样精读文章更容易梳理文章线索,理清文章内容,感受作者通过文字传递的信息。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向提出几个关于文章内容的简单问题:“你是从哪几个方面看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文章,把自己认为符合问题要求的答案画出来并在纸上进行总结。在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阅读后的疑问记录在纸上,如果没有通过教师后续的讲解得到解答,便可以举手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请教,问题解决后将自己的收获也记录在纸上,这样在课后复习过程中学生便可以清晰地通过纸上的笔记回忆阅读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阅读古诗、文言文时,则更需要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动手记录,《观沧海》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经典作品,由于本诗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理解诗中传递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先将曹操的个人简介、此时诗的创作背景交代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一定会遇到不懂的字、词,这时便可以发挥《古汉语字典》的作用,让学生在字典中找到它们相应的解释并在笔记上做好记录,排除疑问后再阅读文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以及对古汉语字、词含义的积累。
        三、推荐优秀课外阅读书籍
        仅仅通过教材文章的学习无法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优秀的书籍来拓宽知识范围,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是非的判断、对善恶的理解、对美好的感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能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的书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学生阅读过后还可以把自己阅读的收获和感受分享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自己阅读完这本书籍以后还可以和其他同学的书籍进行交换,读不同书,收获不一样的知识。阅读的文章越多,对阅读技巧的掌握便会越来越熟练,当学生再阅读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触类旁通。
        结束语: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日常练习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师需学习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改革阅读教学模式,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让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阅读感悟文章内容,从不断地练习和积累中逐渐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2]张铭山.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02.
        [3]汪俊生.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课堂[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2):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