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晶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四小学 122000
摘要:小学教学阶段,开展分层教学,可以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对学生数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受到制约,同样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教师应重视对分层教学的合理有效应用,重视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确保所有学生均可以获得进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分层教学
引言
小学生还处在逻辑思维发展不全面、思考问题比较片面的年龄段。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上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这一种说法,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可以利用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1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重要价值分析
1.1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阶段,学生理所应当成为课堂主体,不过,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理念产生的影响,教师通常会对学生主体地位予以忽视,致使学生学习期间始终保持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此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势必会产生抵触情绪,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逐渐丧失,同样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产生制约。不过,通过对分层教学的有效应用,则可以使此种情况得到有效改变,充分彰显出学生主体地位。如关于“百分数”这部分知识,运用分层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百分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进行认识理解,并以生活情境当作载体,挖掘学生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强化提升思维能力,如此,充分彰显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变成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1.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此种模式难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充足兴趣,同样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产生制约影响。所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分层教学法的合理有效应用,通过分层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切实提高。
2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2.1确定分层原则,做好分层动员工作
搞好学生分层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学生的智力、学习数学的态度、数学基础等。根据这些情况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为成绩优秀组,B层次为中等成绩组,C层次为最基础的小组。
应注意:首先,分层的时候为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不要公布分组情况;其次,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学习表现,特别是思维敏捷、反应较快的学生有哪些,学习能力和学习意志较差的学生有哪些,同时注意收集每一单元的考试成绩,结合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由教师大致分析出学生应所在的层。在召开分层教学动员大会中讲清我们的分层原则是“同学们自愿报名和以成绩选拔相结合”的方针,在学生报名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报的情况,对我们认为报层不妥的个别学生予以个别谈话,征求意见,帮助分析以使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当然,也有一两个学生对自己的意见十分坚持。我们就以此激励他,给他制定目标,促使他加倍努力,否则就会被淘汰下去。即使已经在A层的学生也不能掉以轻心,他们随时都有被B层学生替代的危险,这样对B层的学生也有了具体的目标。
2.2分层建设教学目标
开展分层教学,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档案、成绩、知识掌握水平、学习专注力与家庭环境等因素,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个体的态度、能力、水平进行分层,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分层建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最终要获得什么结果,从而以此为支撑和导向,开展整个教学活动。其次,设置分层目标可以体现分层教学的有效性。不同个体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分层目标可以设定满足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在理论与技能上的评价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要完成的目标。比如,学困生只需记住基本理论知识,并简单应用;中等生应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并有效用于实践;优等生应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加强课外拓展,以此来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高个体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
2.3对课后练习题目进行分层
数学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除了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之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后练习时也应该是分层的。分层课后练习题目的预留,要求老师准确地判断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预留课后练习,使得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可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发散思维的目的。
如,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预留一些基础性习题,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而对于中等成绩的同学,教师则可以安排一定的基础习题,再适当的预留一些其他类型的题型,使得他们在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上,还可以达到预习新知识的目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减少基础习题的比例、增大拓展性的题目的量,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教师通过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分层教学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符合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董立星.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6(14):123-125.
[2]毕苏英.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下“知者加速”和“惑者求助”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5(08):91.
[3]朱派君.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6):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