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 释放小学生数学思维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上)   作者:蓝予雪
[导读]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

        蓝予雪
        深圳市宝安区华源学校  518105
        
        摘 要: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思维可视化工具也成为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途径,通过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应用可视化工具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充分提高。为了能够更好的解放学生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需要教师能够更多的关注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实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效率
        
        数学作为一门对思维要求极高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素质灵魂。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关注于学生知识的丰富以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这一良好品质的培养下,为后续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想更好的培养小学数学思维,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在帮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同时逐步建立数学思维,并在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帮助下,使得数学思维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一、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概念
        思维可视化工具主要包含思维导图、概念图、流程图、鱼骨图等几种常见工具。通过对这些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思维路径及的运算方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思维可视化是指原本比较抽象的思维路径、方式和规律能够通过图示以及图示组合的方式进行一种生动的呈现,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以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和理解。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思维可视化工具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有利于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整理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复习和整理。这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与提升以外,还是现阶段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的有效工具,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运用。
        二、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1 深入了解学生,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引领。一切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因此在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一定的激发,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有目的的激发不仅能够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好奇心以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根深蒂固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情境的创设。而在结合事物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着手。

从一些学生既感兴趣又熟悉的事物着手,不仅能够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以外,还能够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广泛运用性,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进行概念的讲解以后,可以结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购买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数的整除。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模仿自己,平常跟随父母去商店或菜市场买东西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按件计价的。如果相同价格的商品购买不同的数量有怎样的计算规律;除此以外,老师也可以把学生按小组进行划分,分给一个小组不同的糖果,然后要求他们把糖果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然后问他们每一个人可以分到几个糖果。在小组实践合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提升。而在可视化思维工具的选择上,也可以根据去《数的整除》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可视化教学工具。
        2.2 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并不是让学生为了画画而画画,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把一些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化,然后结合思维导图对然后对问题的解决思路,能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围思维的限制以外,还能够在追求知识掌握的同时,帮助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新规律、创造数学学习新方法。创新思维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也是学生思维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因此,在帮助学生运用思维转化工具的过程中时需要老师能够结合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不断的练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熟练运用。
        2.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思维可视化教学背景的影响下,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也实现了有效的提高。而这也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情况。比如当一位老师完成数字和代数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素质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百分比和负数等相关知识。在对这些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树状图的方式来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除此以外,可视化图形模块的建立,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建一个框架以外,还能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可视化想象能力的指引下发现数学知识的有趣性。
        三、结束语
        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发现思维练习的有效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帮助学生对思维可视化工具进行练习。除此以外,教师对于学生运用可视化工具的兴趣也应该进行积极的提升,只有帮助学生了解到思维可视化工具的重要性,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解决问题时更多的运用这一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刘濯源.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策略[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05):7-9.
        [2]张惠平“.思维可视化”角度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重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6):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