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湧
贵州省普安县智华中学 561503
摘要:在当前的高中数学学习里,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是很感兴趣,这将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分析和研究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的起因,同时尝试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水平的上身来提升高中数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
引言:在这个阶段,教育改革一直在持续地推进。“新课程标准”明确表明,数学课程的学习主要以学生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已经成为高中教学进步的绊脚石,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些学生所面临的问题。
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
1、学习方法不科学
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学习方法的不恰当,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生也无法提高数学成绩,从而让他们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此外,非理性的学习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无法很好的进行预习,遵循老师的要求以及将所学内容纳入到生活中。所有这些都会使“学困生”变得更加对数学失去信心,并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家庭教育不足和不合理
家庭教育在数学课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并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认为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一些父母在教育学生时所采用的方法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因为他们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所以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反叛心理,不合理的家庭教育将对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产生特殊影响。
3、缺乏数学基础知识
所有知识学习都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尤其是数学学习。如果学生之前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认识不够深刻,则会严重阻碍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状态并影响新知识的获取。对于数学有困难的高中生来说,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及其缺乏的,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解决数学问题是困难的。因为这些问题中间会有许多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方面的联系,所以学困生学习数学会经常遇到困难。随着这种情况的继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无助,对数学逐渐失去耐心,这会导致成绩下滑和学习兴趣的丢失,形成恶性循环。
二、增加高中数学学困生兴趣的手段
1、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来提高对数学教育的兴趣
在当今的中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数学好奇心,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教育环境,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利用来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知识,并可视化抽象的数学问题。其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问题教育在课堂中的穿插。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应注意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问题联系起来,以便学生能够理解,认识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2、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树立信心
高中生在数学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因为长时间的精神疲倦,自我归属感不足会导致失去信心。建立自信将让学生减少一定的自卑感并增加学习动力。通过专注于建立小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感受到课堂小组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用语言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亮点,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努力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同时,可以让学生耐心地学习数学问题,克服困难,建立信心并对数学产生学习动力。
3、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数学问题将例子变成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辅助者,数学是在生活里是极其有用的。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里,许多实际问题不仅可以通过学习数学理论解决,还可以通过相关数学逻辑和数学知识来灵活地解决,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
4、培养学生对老师形象的青睐
一些学生讨厌高中数学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讨厌教授数学学科的老师。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构建良好的自我形象,以赢得学生的青睐。一是主要树立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二是要建立教师的内在形象。在旧式的教学里,教师将重点放在了自己讲授的知识上面,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法很无聊,以至于学生趋于疲倦,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差异并逐渐让学生失去对高中数学的认识。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学生建立恰当的距离。同时,教师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热情,将数学历史融入到教育中,及时添加数学故事,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以增加学习兴趣,这些种种方式都可以用来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热情。
结语:
为了加强学习困难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情感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根据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习斗志,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数学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建立学生数学学习和技能锻炼的信心和斗志。
参考文献:
[1]彭春梅.分层教学提高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23):21-22.
[2]张琰琰.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究[J].科学咨询,2020,(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