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华
江苏省江阴市西石桥中学 214400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知识输入密度急速增加的阶段,相对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初中数学开始有了相应的难度增加,而相对高中数学的创新转变来讲,初中数学又较为固定。加上数学历来就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很多学生甚至谈数学色变,对数学望而却步。但数学在经历时代的各种变迁和改革之后,依然占有如此大的份额占比,也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数学,是科学研究的中重要基础,没有数据验证,没有公式运算,那么生活中很多事情将无法被量化、被预估、被发现。但是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字的量化以及公式的标准化,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创新不足,教学方式也过于传统化,但针对这种现状,就需要数学教师之间增加沟通,对教学教案互相补充和改进,而这,也就是研修社的初衷,研修社作为创新教学,改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师研修坊 新格局 新挑战
引言:初中数学教师研修坊的建设是创新教学的必然,是引导教师如何进行创新教学设计,让初中数学的教学更加轻松高效,让教师在成为一名教师的前提下,成为一名追求者,一名奋斗者,为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做出自己最大努力。创新就意味着不确定性,那么如何在研修坊的创新中坚守新格局的创造方向,又如何在研修坊的建设中突破新挑战,是每位参与者都值得思考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师研修坊建设的新格局与新挑战进行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师研修坊建设的新格局
在各学科都在进行创新的情况下,初中数学也一样面临着创新的必要性,在创新的过程中,研修坊的出现是教学需求的促使,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但研修坊在如何创新、怎样创新的路上面临着众多的可能性,那么如何在这些创新的基础上看破本质,坚持优质创新,突破初中数学教师研修坊建设的新格局,大致可从以下三方面实现:
(一)、做好总结 为研修做积累
总结,作为经验的积累,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也可以是多个方面的。经验积累方面,可以对研修社成员进行经验征集,或者针对某一难点课程进行好的教学方案征集。
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苏教版)章节中,二次函数在考试过程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也屡屡出现在个版本的贾中考试卷运用,而针对如何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及接受度,研修坊应当设置专题探讨,针对自己目前采用的教案方法以及以往经验的运用结果进行分享,分享过程中探讨更多创新教学方式。随着电子化的运用,在经验分享阶段,可采取不同形式的分享,比如采用线上探讨的方式、也可以进行线下探讨会的形式,旨在丰富数据库的采集,在采集过程中也能实现高效采集方式的创新和运用1。
(二)、做好创新 为研修做提升
经验的积累,旨在对有效经验的利用及创新,想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中能够做到精益求精。创新,是对发现问题的一种新的解决方式,求新求变,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创新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以人为本”的基础,以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为准绳。创新也是多方面的,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创新的方式方法也可以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让创新更加高效。比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苏教版)章节中,关于投影,传统教学方式中本章节的教学难点是比较难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特征,相对传统教学方式就是对投影的口述介绍,根据文字概念让学生进行“脑补”,但研修坊完全可以成立专题研讨会,针对本章节难点进行探讨,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进行创新,比如加入相应的情景演示以及问题引导,让教学概念更能被直观接受和理解,也能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特征和概念。
二、初中数学教师研修坊建设的新挑战
研修坊建设的意义在于对优秀教学方式的归集和放大,让更多的传统教学能够在创新时少走弯路,也能全面激发教师的求新欲。但目前研修坊的建设在面临更多新的挑战,比如如何避免盲目推崇以及如何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从而解决以往故步自封的问题。针对研修坊在创新教学方案的实施方面,建议研修坊增加社员的质疑态度,让社员能够带这批判性思维去面对创新教学,让好多教案在经历大家的各种验证之后才真正得以运用,尽可能避免错误案例。而针对社员故步自封“不敢创新”的情况,建议社员在进行沟通及探讨的时候,能够带着反思思想去做总结,反思传统教学的提升空间2。
结束语
教师,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更多的是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而研修坊的建设,是教师在面临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之上的危机感,有危机才有创新,而如何正确处理研修坊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又如何最大化实现研修坊建设过程中的新突破,都是每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初中数学教师研修坊的建设之路还很远很广阔,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每位教师都保有对自身教学能力及素质整体提升的要求,就能为研修坊的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略和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1-92.
[2]钟启泉.课程领导力:实践,反思与改造[J].当代教育家.浦东教育(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