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华
新疆阿勒泰地区 青河县青河镇第一小学 836200
摘要:数学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运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使其可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不仅要完善教学方案,还要帮助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其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方法
引言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为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思维推理等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小学生习惯以形象思维占据主导,难以理解以计算问题为表现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知识,再次,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特点以及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计算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一、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1.数学计算在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
运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各个学段中,运算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会运用到数学计算。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能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提高小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2.计算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小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小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能够促进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3.计算能力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学好数学夯实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策略
1.数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意识的培养
从实际调查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小学阶段的个体数学基础以及能力方面的差异较小,但是表现在数学计算这一领域,学生之间却能够拉开差距,这是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意识,深层原因更会连接到学生的性格以及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的学生在进行计算学习时并没有打草稿的习惯,也不会准备专门的草稿纸;有的学生在演算时书写非常潦草,甚至在抄写和计算时出现了明显的错误而不自知;有的学生在计算时过于依赖计算器,虽然小学阶段的部分计算学习是可以使用计算器的,但是学生如果过度地使用则会造成计算能力的降低,忽略了个人运算能力的提升;还有一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较低,遇到运算时学习主动性较差,主观能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在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意识时,教师开展计算教学时的难度也是较大的。
2.寻求多种解题思路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是呆板的数字加、减、乘、除的运算,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创新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样一道题目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计算法则,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使其能够通过一个案例联想到其他案例,在多种解题方法中找到更加简便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让他们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还能提高运算的准确度。
以综合计算为例,第一,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在黑板上给出几组相对简单的数字,让学生通过口算的形式快速给出答案,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计算中来,增强其数学运算的参与感;第二,针对综合运算法则,教师写出几组综合算式,要求学生给出运算顺序,要遵循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容的运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第三,对于重点内容的简便算法,教师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来达到快速给出答案的效果,如在700-310+25×8的计算中,除了常规运算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简便算法:“同学们,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最后算减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利用括号来使综合算式的计算变得更加简便。
3.合理设计课堂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在课堂中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课堂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对提问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要配合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恰当的时机来提出教学问题,有效提高学生课堂思维的活跃度,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认知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难度,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保障问题的提出既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提升。
4.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对于正处于数学思维开启、数学能力培育、数学意识塑造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尚小、知识欠缺、意识不足,以致在刚开始接触数学计算时便存在诸多畏难与恐慌,对于计算中涉及的不同算理、诸多算法往往会因为难以充分理解而滋生心理懈怠。
对此,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开启阶段,应该加强对诸多有效性计算情境的创设,将游戏、活动等融入计算教学,引导学生在开展游戏、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计算,掌握计算技巧,提升计算能力。一是加强对计算活动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需要,设计出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理解计算过程、增强计算能力、培育计算素养。二是加强对计算活动的优化。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情况,就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活动的侧重点进行整合与加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深刻的自身体验,激活其纠正对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增强其正确应用各种计算策略的兴趣,在更加丰富的计算体验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古代结绳计数的故事为引子,创设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借助具体学具分组,用自己的方式表示0—20之间的数字,并尝试开展简单计算。此时,很多学生会纷纷拿出小棒或者画笔,在相互玩游戏的过程中以浓厚的学习兴趣逐步认识简单的算理和算法,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5.加强口算的训练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运算能力训练时,往往忽略了口算这一模块,实际上,运算能力的培养要从速度以及准确度两个角度出发。所谓“速度”指的是学生要能够具备一定的数字敏感度,当出现某一类型的数字时,学生要能马上集中注意力,并做出反应。“速度”和“准确度”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实现,熟能生巧也是促进运算能力提高的路径之一。对此,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开始导入环节介入口算训练,运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也可以在班级中引入口算竞赛,让学生发现口算的乐趣,从而增强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这种日积月累的训练方法能够让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提升,为后续阶段更为复杂的运算学习打下扎实的数学思维基础,实现基本的能力构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的枯燥和抽象性增加了教学难度,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利用有效的手段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韦雪芳.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7):125—126.
[2]徐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19(42):123—124.
[3]孙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才智,2019(3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