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图式的建构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1期   作者:白云轶
[导读]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极易遇到难理解的词汇,在没有真正了解词汇本意时,就需要借助相关阅读图式对词汇进行理解。
        白云轶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校    402260
        摘要: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极易遇到难理解的词汇,在没有真正了解词汇本意时,就需要借助相关阅读图式对词汇进行理解。图式本身是由人的知识经验形成的一种认知结构,教师积极建构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图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对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图式建构
        引言:“图式”的概念最早是由一位哲学家提出,概念中指出:人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能够从感性的经验中发展出抽象的概念,其中,促成从感动到理性的经验就是“图式”。在阅读中,不同的图式会对文本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多样图式的利用又会使阅读者对文章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即教师利用不同的图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更能够使其知识面拓宽和理解事物的层级增加,进而得到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一、初步构建阅读基础图式
        (一)感知文本的整体结构
        小学中年级课文,纹理清晰、脉络分明,在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能够通过文章中明显的关键词、过渡段落等对文章结构进行把握,将这种明显的结构特征变成已有的学习经验,丰富自己的认知,在下一次遇到此类文章结构时,便能够快速将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整合分析出该文章的结构类型。比如:在部编版四年级教材中《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中,开头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总体的概述,中间部分是分写女娲补天的由来,最后又是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总结,这种结构是“总-分-总”的文本结构,那学生就可以从总结类的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获得该文本的“总-分-总”图式。
        (二)精读感悟文章细节内容
        通过整体的感知,能够大致的分析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在精通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自行的感知,避免古板生硬的分段理解套路,教师给出相应需要解决的问题,尝试让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读,在探讨中对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发表不同的看法,将多人的学习方法和理解方式变成交互式的学习,这是建构图式的关键。教师要做好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在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摩擦学习,才能够快速的成长。比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课文《牛和鹅》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对事物上都存在着不同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对文中的牛和鹅有着不同的看法,在这时组织集体探讨的活动,就会使同学们建构出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图式。
        (三)将基础图式灵活运用,巩固内化
        在进行整体感知和精读感悟后,大致的掌握图式基础,要想真正的内化,必须要加深对该图示的认识,且对其进行巩固练习。

除了在文中另外寻找相似文本结构的段落,还需要提供类似的文章,进行拓展式学习,课上或者课下的训练资料均可提供,让同学们真正的将其内化,成为自己阅读学习的基础图式。比如:教师在一篇以“分-总”为结构的文章中,教师设定完成时间和概括文章大意及结构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能够找出在文中的分段部分及其表达的段落大意,分析出文章的结构,进而对此类结构产生深刻的认识,也能够通过巩固进而内化这种图式。
        二、多样化图式的建构
        拓展阅读和练习是建构多样化图式的最佳方法,只有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才能扩大知识面,提升阅读量,从而使图式变得丰富多样。
        (一)充分调动已有图式,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要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已有的阅读学习图式,除了巩固内化外还要注重个体差异,积极了解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掌握情况。针对性提供不同的训练素材,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提示,鼓励学生们进行丰富的想象,将已有的经验图式运用到文本的理解中。比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课文《出塞》中,“万里长征”一词,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古时边塞情况进行理解。
(二)贴切实际生活,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只有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的资源,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直观感受,能够使学生脑海的形象图式更加立体化,与我们现实的生活事物相联系,达到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的效果。比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课文《塞下曲》中,教师可以播放符合诗中边塞内容的相关视频,让同学们切身的感受到边塞的情感。
        
(三)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教师积极的引导和恰当的指导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图式变得更加的丰富。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情景,还可以通过示范分析,点明各种文本的基本特征,让同学们进行深入的探讨,挖掘出在不同情况下阅读图式的不同用法。
(四)课内外延伸式阅读
        良好的阅读能力必然是通过丰富的阅读经验和不断地阅读延伸所达到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延伸素材,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和更新图式,取得更多的阅读技巧,获得阅读能力的成长以及建构出多样化的图式。
        结束语
        图式的建构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对其今后阅读能力的发展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断更新图式和丰富图式帮助学生把图式进行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获得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云.在阅读中建构自己的阅读图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参与课程建构的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8,13:73-76.
[2]耿国君.图式理论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