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1期   作者:党晓飞
[导读] 小学数学内容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主要要求学生认识与理解基本数学符号和运算算理,掌握基本数学方法。
        党晓飞
        陕西省西安市国际陆港第一小学 710016
        摘 要:小学数学内容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主要要求学生认识与理解基本数学符号和运算算理,掌握基本数学方法。数与运算作为数学学科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教学时不能仅限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应该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多加关注。由于数学贯穿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只有在小学时将计算能力的基础牢固掌握才能保证学生以后数学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发展;
        
        数学并不是一个刻板的学科,数学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来设置教学环节。由于数学的运算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计算的规律开展情景教学,使学生自觉融入课堂,紧跟着教师的思路,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的标准,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 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这门学科,许多学生认为加减运算十分复杂难懂,数学的难度导致了小学生从心底排斥这门学科。数学与语文的学科特点不同,数学的计算是抽象的,而语文的文字是具体的,许多学生在面对抽象的加减运算时思维敏感度不高,造成了计算教学无法开展。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对数学的运算提起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基本加减运算时可以在黑板上写下题目让学生进行速算抢答,对于回答的又快又准确的学生加以表扬,对于参与课堂不积极的学生多加关注,并且注重变抽象为具体,设置趣味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下对个别学生给予鼓励都是可采取的方法。
        1.2 学生学习数学时与生活脱轨
        据调查发现,有63%的小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与生活无关。因此,学生无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书本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当中,并且将学习数学时所形成的发散思维应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问题解决中去,落实多元化全面发展目标。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情景。例如,在学习《优化》等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出一个这样的情境:和爷爷奶奶一起去买菜,第一个摊位的老板说白菜8块钱一千克,而另一个摊位的老板说白菜20块钱三千克,那么去哪家店铺买白菜比较划算呢?当学生明白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还可以省钱时,学习的动机就产生了,自然地就可以将数学计算融入实际应用。
         2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计算教学要围绕数学教材的内容展开
        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根本,以教材为重要依据,由于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分散,各个单元所讲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教材内容先是加减运算,再是简便算法,其难度是一步步加深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循序渐进,首先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的加减运算。如果学生在学习加减运算时没有理解透彻,那么将会影响简便算法的学习。这些单元看似分散,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整理出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2.2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调整数学计算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这个年龄特点会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想要把抽象的数学计算讲解清楚,就需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吸引小学生兴趣的形式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喜羊羊与灰太狼是每个小学生都不陌生的动画片,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动画片人物出例题来讲解小数运算。例如:喜羊羊本来有24.6千克的粮食,但是灰太狼趁喜羊羊睡着偷走了13.8千克的粮食,现在喜羊羊还剩多少千克的粮食?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由此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其学习效果也有显著提高。
        2.3 将数学计算与数学知识的讲解进行搭配
        据调查,许多教师在讲解数学运算时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通过大量的做题使学生掌握知识。然而,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合理的,大量的题目只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学生一旦对数学计算产生了排斥心理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讲解典型的例题,合理的布置练习作业,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老师在选择例题时可以选择学生作业中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将题目中的易错点进行分析,提高小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通过分散练习,专项巩固,学生自命题等方式进行,既不加重负担又能达到学习效果。
        2.4 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
        小学阶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如果学生无法建立较为扎实的计算能力将会影响到初中和高中等后阶段的学习发展。在高考等选拔性考试的试题中,数学的计算贯穿其中,如果学生计算能力不达标将无法完成题目。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增加,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更加跳跃,良好的计算能力可以使学生跳跃的思维既有章可循,有高效发散,能更快的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应该从长远考虑,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重视。
        2.5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数学涉及到竖式计算等对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内容,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很有可能会将数字的位置写错,如果书写错误将会导致结果大错特错。由于书写规范引起的错误是一种常见而又低级的错误,教师在讲解竖式计算时一定要对书写问题进行示范强调,并恰当举出反面例子进行警示,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其次,教师也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板书时应该规范书写,为学生树立榜样。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必须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对目前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小结,并及时纠正,保证计算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数学学习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立青.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7):213-214.
        [2]李春红.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D].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129-130.
        [1]杨立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6(03):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