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勇
河南省安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小学 455000
摘要:当下,随着时代的更新,社会的日新月异,教育领域也在适应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新课改中,有一个策略非常重要,就是对于解题策略的应用。小学生所处的年纪和学习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开始的时候,数学问题中经常有重复出现并且大部分同学都爱错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这种问题称为典型问题。就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对其解决办法不是能够很容易的记住,记住了也不是能够得心应手的应用到题目中去,再或者是不能分辨出该种类的题型。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典型错例成果分析及策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错题更是不可避免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出现错题是一种好现象,它能反映出你的缺点和不足。缺点是指在做题时的问题,比如马虎,心不在焉。不足指的则是面对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该知识点的重点,需要在多加学习和钻研。当然也不排除对题目理解不正确,导致解题思路跑偏。老师们针对以上和其他现象要对小学生多加指导,利用错题来提升学生的能力,才将错题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一、错题成因
当小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由于学生的年龄有限,对于有些题目可能并不是很能理解。所以,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能做的就是利用一切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方法来建立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寻找解决的条件,然后根据自己想要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筛选出哪个是自己需要用到的条件。通过这种办法,也能培养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的能力,还有对已知信息判断和处理和筛选的能力。
二、筛选信息,解决问题
一般错题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很好的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经常被其他信息混淆。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筛选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和条件。这个时候,还要告诉学生不能不认真听其他同学的找出的信息,有时候别人找出的信息对自己也有很大的帮助。当听他人回答问题时,需要在脑子中迅速的反应他所选的信息是否跟你选的一样,不一样的话理由是什么,一样的话是否解决方法是一样的。最后,再利用选择出来的信息套用进解决办法中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对于该类的错题记忆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当小学数学老师抛出一个典型错题的时候,可以找同学来解答。一般情况下,可以找一个对于这种问题经常出错的同学来进行解答。
当他再次出错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逐步的讲同学脑子中的错误想法逐一解决。或者是找一个能够做对的同学来做一下,让他们之间进行对比,这样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于计算题概念不清。先乘除后加减,一些容易混淆视听的题目,学生很容易掉进坑,这类的问题失误率比较高。老师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5×20×4+30/6,可以这样对同学示范,找四个同学坐在中间,并排坐。让里面的两位同学出来,如果他们想进去,只能是坐在外面的同学走出来,他们才可以进入,是要有顺序的,不可以一下子越界。所以计算题也要遵守规律,先让乘除出来,再让加减进去。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记忆。
三、分析数量关系,提炼解决策略
3.1、主动尝试、自主探究。
在解决错题问题的过程中,直接告诉学生错因,可能下次还会再错。所以我们要给学生讨论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组成小组进行合作解决。或者让学生独立思考,当他们在交流的时候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在找老师确认。最后,由老师统一讲解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让学生能够在错题中找出自己经常做错的点,这样的结果会比直接听讲要好很多。也符合新课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
3.2、交流算法,优化策略。
当学生对于一种错题已经不会再出错的时候,老师们可以举一反三,让他们尝试同样类型的题目。这个时候,尽可能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展示写出自己脑子中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找几个爱出错的同学来讲解题目,加深他们的印象,让他们在讲解的时候再一次在脑子里在想一遍解决的办法。不同的小组之间解决办法可能也不一样,通过对比,他们也能找出方法和方法之间的优劣。让学生在以后做题的过程可以择优选择解决办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得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这几个方法不仅能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还能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不会因为错题而厌恶数学,让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体验。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排除信息,选择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独立思考,反复思考,不删断反省自己错在哪。和同学之间友好高效率的交流,互相合作。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明喜.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21.
【2】王海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50.
【3】王淑娴.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9(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