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
安图县明月镇福兴中心学校 133600
摘要:文化自信是国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作为讲授传统文化的传扬者——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文化自信方面起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师应通过教学系列活动,讲解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使学生从心底里理解、认同和吸纳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历史教学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民族自豪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肩负着培养初中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责任。在平时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接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初中生是新时代中国的未来,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一、做有文化自信的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教育自信最深厚的来源是教育工作者的自信,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时刻,我们教师应当从自已做起,从现在做起,进一步自觉树立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自信,做一名自信的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变革和创新实践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的文化内涵。
二、把握教材,追溯历史,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通过教材史实,让学生在历史长河中体会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比如我在七年级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四大发明、闻名中外的唐三彩、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等,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有学生通过学习贯穿整个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科举制度等制度的创新,以及引以为傲的故宫、长城、都江堰、隋朝大运河等人类奇迹,这些历史长河中凝固的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强大力量无一不让学生们感到震撼和骄傲。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失去对中华文明和文化的自豪与自信。即使中国到了救亡图存的危难之际,中华民族也从来都不缺席改革和创新的先驱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为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革命现身的谭嗣同、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一批批革命先驱们,感受在走向近代化征途中展现出的追求真理、变法图强、革命探索的精神。还有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了解,体会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改革文化,这些正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的崛起与复兴。
通过史实,让学生认识到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强大的力量与影响力,同时也认识到当今中国迅速崛起中的历史文化因素。
三、关注热点,融入课堂,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引领,因此历史教师的眼光不能局限于书本,不能只停留在遥远的过去,还要关注现在,关注当下世界,采撷社会现实中鲜活生动的素材,将其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中。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架起历史与现实沟通的桥梁,恰当地将历史事件与时事热点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新时代中国的兼容与开放文化。如讲到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由汉武帝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学习,出示了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学生通过对“一带一路”的了解,理解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同时也体会了新时代中国“尚和合”思想与开放包容性文化,提升学生。又如在教学中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航空航天、通信、交通、医学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如:神州系列、高铁、“辽宁号”、量子通信、歼20入役、青蒿素等,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顽强奋进的拼搏精神,从而产生文化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中华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1.在历史课堂之外,组织学生开展课堂礼仪、生活礼仪教育等主题班会,弘扬与培育传统道德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生活,更加生活化、常态化。
2.开展学生素质文化教育。结合学校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生搜集历史资料资料,如在纪念五四运动活动时,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视作品《我的1919》;再如通过组织学生游学活动,参观安图大砬子村参观东满特委党团会议会址,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重温了革命前辈的战斗历程,学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洗礼。
3.加强学生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如春节、端午等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华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不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历史渊源,还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包粽子”活动。不仅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学生从我国传统节日中追寻灿烂辉煌的历史渊源,还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趣味性的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配合学校开展一系列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开展学生课外传统文化阅读活动、中学生古诗词大会、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在古典文学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承载。另外,与道德与法制课合作,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诚信、明是非、辨善恶,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学校二课堂活动合作,欣赏和学习民族音乐、歌舞,写好毛笔书法等,领受中华文化的韵律。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师我们要对历史了解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然后再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现代文化,作一名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教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学生,让学生不仅增长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让学生具备文化主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这样才能让我们能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婧璇.文化自信:来自于历史深处来自当下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8-1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