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娟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101301
个性化学习理念最初可追溯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1976年,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提出的元认知策略,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活动适当调整和控制,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国现阶段中学班级授课方式和班额等限制,个性化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1.统一考试机制限制了个性化学习,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和批判不够,进而导致课堂教学以教为主,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2.课堂教学目标只关注知识目标而忽略综合素养目标,教师认为集体教学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统一的教材,探究共同的学习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研究学习内容,不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个性化学习有三层含义,一是学生有权选择更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而不是跟随教学大纲统一进度进行学习;第二层是,学习同样的内容,但学生可以选择学得快或者慢,可以选择课堂上听老师讲,也可以选择课后在线学习,或者完全自学。第三层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课标框架下符合自身水平的内容进行学习,或者选择基于解决问题为主的技能性知识的学习。就第一层含义来说,目前我国教学体系相对是刚性、统一的,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非常小。在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上,学校大有可为。本论文以高中生物复习课为依托,力争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主动性、需求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精神,克服集体学习环境中的内容固化、步调整齐划一的不足,解决复习时间紧复习内容杂的矛盾,从学习目标差异化、内容定制化、学习方法自主化、学习环境自由化几个方面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帮助,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关注到学生学情上的差异之外,还应该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比如,有的学生更适合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有的学生则偏好通过视频来学习,有的则适合通过老师详细才能有所理解,有的喜欢边听边记然后课后通过题目理解知识。基于不同学生的习惯不同,教师需准备不同形式的内容,使不同特质的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
首先给学生提供学习诊断表(如表1),个性化学习前需要对学生进行诊断。诊断表的设计要求知识点细致且全面,涵盖课标规定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对教学目标的细化。教师提前将梳理完整的诊断表提供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表格进行诊断,然后依据诊断结果选择老师提供的资源包
本校在实践过程中开发了对应诊断表的学习资源包(包括相应知识点微课视频、核心概念语句、思维导图、基础知识过关检测、巩固提升测试、能力提升综合等)。个性化学习资源的选择是在诊断结果的基础上完成的,老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内容进行相应习题推荐(来自于习题册),然后根据习题反馈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梳理学生共性的问题。在光合作用单元内容中,光合作用发现史相关实验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内容,微课点播次数较多,所以在搜集学生的数据后,课堂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相关实验进行了整理,以探究实验中寻找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结果的描述和实验结论的分析,几个角度对实验进行了统一模式进行分析。另外对于光合与呼吸的关系,学生在个性化诊断表格过关,但是在习题检测不过关,此种情况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增加一节相关习题分类讲解,提高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个性化学习的第一步是自主学习,学生先进行自主诊断,发现自己在相应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并配合着自主学习时的疑惑,提炼出自主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真问题。教师将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搜集比较,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类集中,这样的知识点往往是真正的教学难点,相较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师经验而确定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更有针对性,课堂效率更高。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沉淀的问题所形成的教学难点,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易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激发不同个体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表达。
个性化学习的开展过程中,伴随着个性化学习的诊断资料和检测资料的开发,提升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使教师从学习层次中的“底层”(记忆与理解)重置于“高层”,即诊断、发展、评价和记录工作中更有价值的高阶技能,提供专家式的指导学习者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介绍教学内容的教师。同时,探索推进学科教学的方法,实现学校学科教学的持续、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