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吉林省临江市建国小学 134600
【摘要】: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选择多篇文章进行阅读,在主题的理解感悟上达成共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语文教学突出了教材整合、单元整合的特点,但系统性依然缺乏。群文阅读倡导多文本阅读教学,体现出多文本阅读的价值,促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素养,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语文教学
引言
目前,我们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往往习惯于单篇课文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缺乏丰富,进一步限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又因平时部分学生懒于阅读,阅读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而近两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打破了这种只教一篇的教学模式,由“一篇”到“一群”,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空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搭建了学生参与阅读的广阔平台,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培养阅读兴趣。群文阅读的两个革新之处,一是显著增加了阅读量,二是压缩了教师讲课时间,为学生阅读做出让步。小学生受到身心发育的影响,对阅读有较强的欲望,但不喜欢分析,也不愿教师过多讲解。因此,群文阅读符合小学生的阅读特点,能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期间,教师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还可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开阔学生视野。语文作为语言类课程,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量,来开阔视野、积累素材,从阅读中得到快乐。群文阅读教学,教师为学生选择多篇优质文章,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文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美。
第三,增强理解能力。群文阅读的落脚点还是“阅读”,同时配合交流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和学生相互合作,进行组内讨论;或者学生和教师互动,进行成果展示。不论哪种方式,都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多元化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的策略
(一)丰富群文阅读文本
1.整合课内资源
对于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而言,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基础内容,同时也是主要内容。教师以往的阅读教学多是对语文教材中单篇文本教学,而且多是按照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效果已经很难再提升。所以,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整合。也即是说,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应当将课内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将具有一定联系的文本进行组合,打破文本与文本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更加灵活。比如,在语文教材中,《草船借箭》与《景阳冈》都与我国四大名著有关,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两篇课文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基础课文学习的前提下,对四大名著产生一定的认识。
2.精选课外资源
课外资源丰富多彩,是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的重要来源。新时期的教学提倡课内外结合。并且,较课内资源而言,课外资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所以,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文本时,切不可忽略了课外资源。不过在选择课外资源时,教师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也即是说,教师所选择的课外资源应当与课内资源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应当考虑到学生当前的阅读水平,对课外资源的内容量进行一定的控制,以防内容太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阅读压力。还以《草船借箭》与《景阳冈》的教学为例,将这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是因为与四大名著有关,所以,在选择课外资源时可以将四大名著补齐,笔者选择了《林黛玉进贾府》和《大闹天宫》。如此一来,学生的文化素养会在阅读中获得一定的提升。
(二)合作阅读
合作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阅读,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并对他们的合作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例如,在进行《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时,笔者从旅行杂志上挑选了两篇文章与之组成了群文阅读的内容,并且让学生进行了合作阅读。具体而言,很多学生都喜欢旅行,所以笔者将这次群文阅读的主题定为了“在文字中旅行”。学生被旅行吸引了注意力,趁此机会,笔者向他们提出了合作阅读的任务,即他们需要阅读这三篇文章,总结文章中写到的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并为这些地方分别写介绍语,让更多的人想要了解这些地方。合作阅读的时间为二十分钟,有学生觉得时间不够,因此笔者提醒他们进行合理分工。在这次合作阅读中,学生非常热情积极。比如,有的学生负责写介绍语,在写完之后有学生负责检查和修改等。通过这样的合作阅读,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并巧妙运用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效率。
(三)整合已有知识体系
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做出好或坏的反应。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正向引导。以《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为例,文章结构和写作对象不同,共同点均是以自然为主题,描写了动物和植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产生敬畏生命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PPT课件,认识不同季节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总结归纳,明确文章之间的关联性。
(四)培养阅读习惯,提升欣赏能力。
阅读是一个持续的、常态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突发性的动作。课堂上的阅读时间相对来说是有限的。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教师要积极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优化教学手法,给学生创造自由阅读的空间,积极为学生搭建读书平台。在群文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发现有的同学可阅读的书籍较少,阅读面较窄,大多数小学生只是看看作文书,阅读的经典名著很少。为此教师可以倡议同学们自己捐书,开设班级图书角。通过设置读书角,微阅读等形式多样的手段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选取不同种类的文本,如:神话、故事、寓言、童话、传记等来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将“速读”、“略读”、“精读”、“跳读”等的阅读技巧贯穿到不同体裁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达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同时要强调学生“读”“悟”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在欣赏中阅读,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记录的良好习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阅读的空间,搭建更为广阔的阅读和欣赏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时期是学生阅读意识与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当把握住这一时期,运用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让学生的见识与情感在群文阅读中得到提升。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还能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吴成贵.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和策略探析[J].新教师,2017(12):55—56.
[2]罗志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7(13):33.
[3]任丽霞.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