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雪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广西防城港538000
摘要:戏曲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中戏剧文学课程中有许多语文课程。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戏剧教学效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戏剧教学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戏剧教学,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课程;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也在与时俱进,加快步伐,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戏剧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补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戏剧教学,不断创新整体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欣赏戏剧,提高综合素质。
一、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一)教材单薄,选文单一化、固定化
以人教版为例,戏剧文学作品在我国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主要选用《雷雨》、《窦娥冤》等固定项目,数量也越来越少。这种过分集中的分布现象不符合高中生进步认知的特点。
(二)教师授课模式固化,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1.对戏剧篇目的定位不够准确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戏剧文学,一些教师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或者为了提供知识来应付考试,而忽视了戏剧文学的身体价值。戏剧文学的概念和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戏剧教学的定位是模糊的,与其他教学无法区分开来。学生对戏剧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解,更不用说戏剧文学的魅力了。
2.戏剧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戏剧文学本身是一种非常深刻和有趣的艺术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戏剧文学的艺术性可以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这种教学方法不能估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学生无法融入其中,更不用说通过学习戏剧文学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了。
3.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高中阶段开设戏剧文学,目的是让学生接触戏剧文学,提高戏剧认知水平,对戏剧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形成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但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学生甚至自学,导致了戏剧文学在学生中根本得不到重视。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在充分认识戏剧文学作品价值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教学改革措施。
二、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学习古代语文优秀作品,体验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了确立传统文化的基础,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
三、对戏剧文学的教学建议
(一)准确定位戏剧篇目,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
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戏剧大多是古典戏剧,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自觉选择文章,积极引导学生真实,深刻理解戏剧艺术。
1.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注意戏剧的概念,戏剧创作理论知识对文章项目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在分析戏剧时,学生才能在欣赏中有一个基本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应及时学习。学生介绍戏剧艺术的特点、戏剧文学的语言特点和情节点等知识的发展,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基本认知水平。
2.在戏剧文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善于运用对比和类比,通过具体的文本,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戏剧风格和类型,或从戏剧文学本身的情感基调出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喜剧,什么是悲剧。这会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戏剧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该针对高中生的兴趣和特点,以更现代的方式教学生。例如,当我在教学生著名的《雷雨》时,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这部电影,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说他们对戏剧的感受,或者说演员和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在课堂上结合课本中的脚本来讲解这部作品《雷雨》的艺术特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是的,对戏剧作品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欣赏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让学生参与戏剧实践
戏剧就像一部小说,它有一定的情节,但它不同于一部小说,一部小说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而戏剧的语言比较难理解,而且戏剧的表现力很强,它本身就是一种时空综合性的艺术,自然离不开表演。因此,文学语言教师应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戏剧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戏剧实践,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改编教科书中的戏剧,排练戏剧。让学生们亲自体验这出戏。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戏剧内容,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既能欣赏戏剧,又能亲自表演戏剧,舞台与舞台的结合。
1.台下观赏
以著名的文章《窦娥冤》为例,它是一部古老的戏曲,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远离了习惯于现代流行音乐的学生的审美趣味,中国古典的演奏风格使学生看起来更加苛刻。4.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享受演讲的乐趣,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戏剧表演。
2.台上表演
戏剧这个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完整的动作”。戏剧本身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的,也就是说,通过演员生活中矛盾的言行来表现社会。这意味着没有演员就没有戏剧,戏剧就失去了它的魅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列表,以提高他们对戏剧课文的理解。
四、总结
戏剧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连接生命的桥梁,打开“生命语言”的生命隧道,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素材。更符合十八大两会提出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要求,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张羽思. 在戏剧教育中培育学生健全人格[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11).
[2]徐丽新. 中学语文教材戏剧选文与教学指导方式探析[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16):140.
[3]武咏梅. 戏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以曲剧《阿Q与孔乙己》为例[J]. 中国戏剧, 2020(6).
[4]陈传志.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格[J].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
[5]孟高峰. 礼敬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之史若虚戏曲教育思想研究[J]. 戏剧之家, 2020(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