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赵芳
[导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赵芳
        湖北省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 湖北省 宜昌市 443000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以及理解其它科目的基础,而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尤其是高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成绩,还要培养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文运用能力。文章分析了在核心素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构建开放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前言
        在核心素养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从语文的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展开教学。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但不利于教师提高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还使学生学习效率一般。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一、开展主题活动,提高语文语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部分。学生语文的语用能力,并非是学生的日常交流,而是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根据自己丰富的语文学习经验,以及独到的理解,清晰地做出分析、评价和自我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高学生的语文语用能力,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1】。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合理利用课本中的学习活动,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进而提高语文语用能力。
        例如,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要通过采访相关人物,理解家乡的人文风貌,历史等,并结合相关的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志》。首先,教师先让学生知道如何展开一段专业性强,又风趣幽默的访谈,并掌握对话技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然后,学生搜集家乡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并实地考察,罗列问题提纲。在此,学生要注意问题的凝练度和有效性,以及提问题时的语气停顿和情感表达,使访谈内容不失真且生动,使对话节奏让被访者感到放松。学生在采访结束后,先对访谈内容进行梳理,再撰写“志”,这又是一个语言重新构建的过程,教师要督促学生自主完成,撰写内容突出重点,语言结构合理独到。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语文思维
        在核心素养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样是教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相对被动,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更侧重于单方面的讲解灌输,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互动交流。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从而不利于学生长期的语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多人组合的形式,对某个学习内容展开探讨和学习。教师在语文教学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进而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
        例如,在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知道简单的逻辑规律,学会一定的逻辑推理,进而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并且在书写文章时,增加文章的严谨性和论辩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进行逻辑推理。首先,教师通过“柏拉图的定义”,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概念的含义和关系。然后,教师结合语文例子,具体引导逻辑的规律,帮助学生加深对逻辑的理解。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每个人分别找出符合概念关系,以及逻辑规律的内容实例,五人再整合在一起讨论,互相判断对错并纠正。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互相讨论说服,不断地分析和理解句子的逻辑,进而提升语文思维。
         三、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培养语文鉴赏力
        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2】。语文活动是教师培养学生鉴赏力的关键。但是,因为教师担心学生在课外阅读上花费大量时间,而耽误基础知识的学习,所以,部分教师不会留太多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文字的鉴赏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阅读单元,让学生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会欣赏其中的语言艺术,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并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口语和书面表达中,形成自己的文学审美。
        例如,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中,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乡土社会的特点,探索社会的发展途径,并能结合现实,思考当下文化特点。教师要合理规划学生的阅读节奏,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列出一个表格,涉及到书中介绍的熟悉社会、面对面社群、感情定向等,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有目的性地阅读。学生在阅读时,要标出吸引自己的内容。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提出问题,如:书中的内容与你的现实生活相符合的地方?中国随后的发展符合作者的预期吗?如此,学生才可以从阅读中,欣赏文字内容,感受时代的发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创设不同教学情境,感受文化传承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不仅要学习到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以此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教师对学生文化认知的考核,在语文试卷中占比不大,但也间接影响着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时,不可忽略课本内容背后的文化意义。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多媒体情境、戏剧情境等,进而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并包容借鉴其他各地文化,提高文化自觉【3】。
        例如,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课《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从知识层面,学生需要通过课文掌握说明方法,从情感层面,学生要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史。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与房屋建筑有关的成语,像金碧辉煌、琼楼玉宇等,再引出正文。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播放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建筑图片或视频,如:苏州园林、岳阳楼、四合院等,进而使教学情境更加丰富,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中国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学生在分析课文时,要将梁思成先生介绍的中国建筑特征,概括为三个角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情感,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前人的智慧,并激发学生对古建筑文化保护与弘扬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时,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增强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以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学生语文语用能力的提高、语文思维的提升、语文鉴赏力的培养,以及语文文化传承的认知四方面,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前提,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进而使学生学习更加自主和灵活高效。
        参考文献
        【1】杨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87):34-35.
        【2】唐书林.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J].语文天地,2019(16):14-15.
        【3】周楚清.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0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